论库切自传体三部曲中伦理关系的冲突与和解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easehe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麦克斯韦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1940-),南非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小说以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为特色,展现了南非在殖民时期及后殖民时期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并对当下西方浅薄的道德观和残酷的理性主义作出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作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库切试图通过笔下的人物传达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殖民者的控诉,对文化霸权的反叛,也给我们呈现了真实的南非。库切每一部作品探讨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都不离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学者陆建德说:“睿智其实就是一种与自己保持一点距离的本事。一种批判地审视自己的经验的能力。”库切就是一个有强烈自省意识的作家,在他看来只要作家的审视是诚实的,哪怕是陈述的事实有限,也不失其强大的力量和深刻的意义。在西方强势话语下,他通过不断地自我怀疑、自我发现、自我批判、自我反思的过程,逐步地实现了从边缘对中心的颠覆,对强权政治、文化权威的挑战,对殖民侵略、暴力斗争的控诉。  本文引言部分介绍了库切生平及其文学创作、三部自传体小说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国内外库切小说研究现状并阐明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笔者发现,此前只有为数不多的文章研究库切的伦理观,而自觉地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进行研究的更少。所以本文选取了能较为完整地呈现库切思想及风格的作品——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为研究对象,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为主,兼用了后殖民批评、生态批评、文本细读方法系统地解读这三部小说中表现出的家庭关系、种族关系及生态关系的冲突与和解(或理想建构),并试图探讨库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伦理关怀的创作动因。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分析了库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家庭关系的伦理冲突与和解。在家庭关系中,库切揭示了殖民地混乱的道德原则和不公平的伦理秩序。主人公约翰与父亲的关系一直是疏离状态,儿子排斥父亲,父亲也不亲近儿子。他与母亲的关系也是非常态的,母亲对儿子爱得太过强烈,她把全部的心力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又是一个专注内心、追求自我意识的人,母亲的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奋力地躲避,他不是不爱母亲,只是内心有更强烈的对自由的诉求,为了保持自己行为及精神上的自由状态,他不得不用冷淡去回应母亲的爱。此外,约翰家庭在整个库切家族中也被视为异类,他们的家庭风格与整个库切家族格格不入,如约翰家对英国文化的倾慕,对政治的中立态度,对混血人种模糊的情感,使他们家庭被库切家族孤立起来。本文分析了三类婚姻模式以及约翰自身的情感经历。这三类婚姻模式分别是女强男弱型、女性依附型、灵肉分离型。这三类婚姻模式都不是理想的两性关系,都有悖正常的人伦情感。而约翰自身的情路也是不圆满的,所有的感情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约翰的艺术家天性,使他更专注于内心的诉求,必须以孤独的心境保持理性的思考。当然,约翰也试图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父子关系中,他最终还是用尊重的态度对待父亲;在两性关系中,他呼吁双方能建立起以爱为基础、以平等和自由为维度的两性和谐关系。  第二章,分析了库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种族关系的冲突与理想建构。由于南非特殊的历史背景,各种族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冲突是主旋律。殖民时期主要表现了白人对黑人的压迫,还有白人之间的争斗。后殖民时期,更多地描写了黑人对白人的报复,以及新移民的艰难处境。所有种族冲突的根源都是受到人的掠夺本性和暴力倾向驱使,殖民者掩盖不了殖民掠夺的实质,获得解放的黑人也实施了残忍的报复。约翰有着强烈的反殖民意识,他同情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下饱受苦难的黑人和有色人种,但对于获得自由后黑人的种种暴力行为,又给予了有力批判,他强烈地反对以暴抗暴的观念,他认为武力、争斗、压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各民族间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解决矛盾,白人要有忏悔之心,黑人也要有宽容之心,虽然这些解决种族冲突的想法有些乌托邦,但起码有了这样的道德意识才有实现理想构建的可能性。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库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生态关系的冲突与和解。库切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描绘了人对自然的越界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失衡状态,进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提倡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小说中只有在描写农庄及在农庄的生活时,才让人感到丝丝温暖,对于约翰来说,农庄也是他一生最为珍视的地方,农庄缓解了父子冲突,净化了人们焦躁的心。只有在农庄,白人与黑人之间才表现出和谐相处的状态。但由于人对自然的越界,导致人与自然失去了平衡,农庄也无可幸免变成了颓废的荒原。小说还涉及到西方先进科技文明与人自身发展的关系,揭示了现代科技对人的桎梏。成年后当约翰面对真实的西方时让他备感失望,这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自由,没有浪漫的情调,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现代化社会让人们变得不再关心周围的一切,仅仅在乎利益、金钱。这不是理想中的文明之国,人被机器束缚变得机械化了。约翰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对自然万物保持敬畏之心,他希望能建立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文明社会。  第四章,探讨了库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伦理关怀的创作动因。本文认为原因有三:第一,南非特殊的历史背景、复杂的种族关系给库切的创作带来深刻影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给库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也以审视的态度对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予以揭露和批评。第二,后殖民批评语境对库切的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后殖民文化语境下库切,自觉地在其创作上实践了对后殖民理论的一些重要命题的运用,如从边缘消解中心,身份的危机意识,对权威的挑战等概念。第三,作为知识分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驱使库切关注人类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虽然他在作品中从不鼓吹任何伦理规范,也不宣扬任何政治主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道德、政治问题不关心,他选择了用更为自由、宽容的态度看待这些问题,从而表达了他对民主追求的力度及对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期望。  结语部分,总结了库切的伦理观。库切追求的是一种以爱与自由为核心思想的伦理观。在库切看来,这种伦理观是用爱去化解矛盾,建立沟通关系,创建和谐,以自由的态度保证人身心的发展。本文在对库切伦理观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库切的文学观及创作态度,库切肯定了文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功能,作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把对人性的关照浓缩到自己的作品中,呼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问平等相处,对一切生命都予以关爱,并真正实现人自身的价值,自由而轻松地活着。他的写作态度是用冷静的笔触,不宣扬任何价值取向,也不笃定地下任何判断,他认为这种写作方式更有利于让我们看清隐藏在嘈杂背后的真相。通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库切把个人的成长经历融入到南非的社会历史中去,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全面的南非殖民史,也展现了后殖民社会人类的无助和孤独感。
其他文献
在工农业环境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被控量,在化工、电力工程、计算机机房等诸多领域中,都需要对环境或设备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因此,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智能温度控制器是
用“复杂”来形容当今的汽车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安全、操控、驱动和娱乐仅仅是依赖电子/电气架构的部分子系统.如今的驾驶者都希望他们的座驾能够无限精准且不间歇地运转.
在文艺家群体当中,剧作家的杂文创作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作为新时期由戏剧创作转入杂文创作的杂文家,黄宗江、沙叶新、魏明伦在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杂文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2009年起我国增值税类型由生产型变为消费型,同时煤炭类产品税率由13%调至17%,这一变化对煤炭企业产生的较大影响,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文章将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增值税改革对煤
在现代化战争中,拥有优势的通信能力无疑是给自己的军队加上了一双千里耳.在联合作战时各个军中之间,各个连队之间即时通信能力保障了战场的灵活性,为取得战场的控制权提供了
性能波动大的高强钢进入冷连轧时将产生较大的厚差,部分钢种带钢头尾厚度超差严重,严重影响冷轧产品的成材率。在深入研究高强钢AGC厚度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在不断发展,车辆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但相应的停车位却没有成正比增加,目前我国的停车位缺口越来越大,停车难问题已经发展到人人都要思考的问
温度和湿度对人体影响巨大,过于干燥和温度过高,都会让人感觉烦闷.而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是25和湿度是45%~65%.本论文通过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和湿度,然后送入控制器,由控制器对温度
“鲁迅形象”是一种被建构的话语,在鲁迅形象的塑造中,从对鲁迅的渴望,到对鲁迅的神化,再回落到重归鲁迅,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鲁迅是一步一步被人们认识和完善的。鲁迅本体只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数学教学也应以有效性为目标。数学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在初中教学中,我们应该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研究。教师应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