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中托妮·莫里森的黑人成长理想解读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o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长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每个生命个体的重要体验,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成为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青少年成长问题也一直是美国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刻画和诠释非裔美国黑人历史和精神世界方面打破了以往作家的写作模式,并且她在作品中较多地关注了黑人青少年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下艰难的自我成长历程,思考并探索了黑人青少年获得真正成长的出路。《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的处女作,而《所罗门之歌》是她迄今为止唯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讲述了黑人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成为了成长小说的力作。但是,因为作者独特的黑人女性身份,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种族与女性问题之上,对其成长主题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试图立足于成长小说理论视域之下,以《所罗门之歌》和《最蓝的眼睛》两部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两位主人公成长环境、成长历程、成长结果及成长意义的分析,从而探讨了莫里森对黑人青少年的成长理想。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莫里森的生平、作品、贡献和本文的写作目的与意义等相关背景知识。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对于莫里森及其作品的研究。通过总结发现国内外对莫里森作品中的成长主题研究较少,对其成长理想的研究更是较为匮乏。第三章为理论框架部分,主要介绍了成长小说的理论。通过对成长小说的定义以及发展的阐述,从而总结美国成长小说的特征及其所包含的重要元素——引路人。第四章为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在成长小说理论的角度下分析了两个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佩克拉的成长是在白人文化冲击下迷失自我的一种盲从性成长,而奶娃的成长是在黑人文化代表派拉特的指引下一种找到自我的回归性成长,即一个为未竞的成长,一个为决定性的成长。莫里森通过对这两种不同成长历程的刻意塑造,形成了具有她自己典型特征的成长小说,而这些特征也进一步反映出了她对黑人青少年持有的成长理想。第五章为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奶娃和佩克拉不同的成长历程体现出黑人青少年成长的失败不单单是因为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最主要的还是黑人自身身份、文化和价值观的丧失。笔者认为莫里森之所以这样安排两个主人公的成长,就是想要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她对于黑人青少年的成长理想,那就是黑人青少年的成长必须建立在接受自己文化身份的基础之上,要在美国黑人文化的浸润与滋养当中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身份,并勇敢地面对和接受自己的族裔身份,归属于自己所在的文化和团体当中,寻求家庭、社区和自我的一种和谐共生,只有这样,黑人才能真正地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文章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存在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
为适应传统媒体信息化的形势需要,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蔬菜》杂志建立了编辑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于2012年10月启用运行。未来将逐步实现所有的作者投稿、专家审稿
本文通过对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目的:探讨能谱CT量化分析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宝石能谱CT上腹部双期扫描162例检查者,其中有48例胃炎,62例胃癌,50例正常胃检查者,所有检
我国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大量的高楼拔地而起,使城市形成一片极富有现代气息的景观,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而存在城市中的旧历史文化街区由于经历长年岁月的侵蚀,多半
程红兵,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兼任华东师大特聘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上海市人民
机器人手臂自动控制中,若控制速度较快或命令过于频繁,其手臂转动惯量会有所加大,严重干扰控制过程,以往所采用的手臂控制方式,以降低要求和性能解决以上问题,但应用弊端仍然
土家织锦艺术因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一直保留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它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人类劳动生活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
宫颈腺癌是宫颈癌组织类型中发生率仅次于鳞癌的一大类型,约占宫颈癌总数的20%左右。近年来,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且发病趋于年轻化,预后比同期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以及公司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司财务报告以及通过其他渠道披露的信息质量越来越被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所重视,尤其是企业自愿披露的信息。因此,国内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