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阐释——论毕淑敏长篇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诸多厚重的文学史卷宗中,要找到系统研究毕淑敏及其长篇小说的文献,并不容易。毕淑敏及其小说创作在当代主流文学史中的缺席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主流文学史乐于将擅长宏大叙事的作家作品纳入其阐述体系中,而毕淑敏却是远离当下社会问题叙事和意识形态叙事的,因而她在大多数当代文学史中的缺席是合乎逻辑的。毕淑敏对当前之后的问题拥有更大的热情,她可以被看作是一位中立作家,从这个层面上说,毕淑敏在大多数当代文学史中的缺席又是遗憾的。  实际上,毕淑敏的笔下有一个特别的文学世界,尽管它并不是被塑造得完美无缺的,但却也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从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到2012年出版最新长篇小说《花冠病毒》,伴随着毕淑敏的耕耘,文学研究界对毕淑敏的研究也呈现出由无到有的积极势态,分布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文献力图从各个角度发掘毕淑敏带给文学界的惊喜,其中有些文献也严肃地指出毕淑敏创作的不足,以期作家在今后的创作中扬长避短,再攀高峰。研究路数多样的文献弥补了毕淑敏在当代主流文学史中的空缺。同时,史的缺席并没有影响毕淑敏作品的读者接受,她的作品在图书市场和读者群中是广受欢迎的,这启发了某些学者从传播和接受的角度来分析毕淑敏的作品。以专著形式研究毕淑敏作品的成果也有了零的突破。虽然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研究视角大多集中在毕淑敏小说的题材、主题、女性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对毕淑敏长篇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则关注较少。和毕淑敏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一样,其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也是毕淑敏长篇小说世界的一部分,他们是独特的一群,他们在毕淑敏的长篇小说中走出了独属于他们的生命道路。本文以毕淑敏长篇小说中的主要男性人物形象为具体研究对象,试图揭示他们不同于女性人物形象的个性和存在价值,铺开毕淑敏长篇小说男性人物形象的卷轴画。  本文从小说人物形象理论、毕淑敏长篇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性格及其深层寓意三个方面入手,以毕淑敏笔下的男性人物形象为具体论述对象,尝试从男性人物形象的角度对毕淑敏的长篇小说做一次系统的观照。第一部分为小说人物形象理论,主要从小说人物的存在问题、小说人物的多样性以及小说人物的存在价值等方面对小说人物形象理论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为毕淑敏长篇小说男性人物形象性格论。以性格特点为依据,该部分将毕淑敏笔下的男性人物形象分为个性大于共性的男青年、性格矛盾复杂的男性典型、甘于示弱退居二线的丈夫形象、险中求胜勇攀高峰的科学权威四个类别并系统分析了这四类男性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三部分为毕淑敏长篇小说男性人物形象寓意论。毕淑敏长篇小说男性人物形象的寓意并不局限在文学审美层面上,他们的寓意可以延伸到生命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人性哲学等更加广阔的阐释空间中去。该部分将毕淑敏笔下男性人物形象的深层寓意归纳为生死冥思、悖论生成、性别解放、得失权衡四个方面并详细阐释之。通过三个部分的论述,本文得出了毕淑敏长篇小说男性人物形象既有被重新发现的必要性也有被重新阐释的可能性的结论。
其他文献
在学术史上,葛洪的《抱朴子》内外篇似乎是一部让人尴尬的文献,因为它虽然出自一人之手却兼具了两种不同的思想:道家道教思想与儒家思想。这致使传统的思想研究者在对葛洪思想属
同符會意字指的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形體相同的成字部件作爲意符一次性疊加合成的會意字.从商代甲骨文到現行漢字,這類字一直存在着.该文从同符會意字的概念入手,着重討論了同
本文以尼采、叔本华等人的意志哲学和泛神论为理论背景,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王维、陶渊明的思想、人格及创作。文章认为,王维和陶渊明都面临现实和精神矛盾,都有各自的精神追
泉南高速南安码头入口往泉州10公里处,一辆载纯苯的危化品运输车因轮胎爆胎产生的压力导致车体卸车阀门变形,造成苯泄漏.泉州市、南安市两级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紧急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而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人地矛盾逐渐尖锐,在这种背景下高层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有着
对小浪底2号机组推力油槽挡油管进行了技术改造,根治了推力轴承甩油问题,对其它机组起到借鉴作用。 Xiaolangdi Unit 2 thrust tank oil pipe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r
在人文领域中,道德是无法绕开的一个命题.纵观百年来人文领域中的种种政治革命、启蒙思潮、文学运动抑或文化建构,道德或者成为它们行为的最终目的,或者成为它们用于践行自身
该文所要论述的是近十年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现象问题.近十年所涵盖的时间段大致是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至当下,主要以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为主体,兼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传统方向,是先秦文学的“重镇”。在楚辞研究中,《天问》研究是其重点之一,更是其难点。历代研究《天问》者甚众,游国恩先生著有《天问纂义》一书,该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