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抗日斗争史迹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eaob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地区是日本侵华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在沈阳发生开始,直至1964年将所有日本战犯和侨民全部遣返回国,辽宁见证并参与了整个抗日斗争活动。同时辽宁地区的抗日斗争史迹具有内涵及类型丰富、延续时间长、节点性事件多、分布连片成区的特点。目前对辽宁地区抗日斗争史迹的调查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对其概念、各类型分布及其价值的认识不够全面。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旨在明确抗日斗争史迹的概念、明确其分布规律、内涵、价值与历史地位,并根据研究成果对史迹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设性对策与建议。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笔者打算首先结合史料记载对辽宁省抗日斗争史迹进行分期、分类型研究,其次发掘其特点、历史地位及蕴含价值,最后对抗日斗争史迹的保护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考。具体行文方式如下:第一部分(辽宁抗日斗争史迹分期研究)首先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辽宁地区的抗日斗争史迹进行范畴界定,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对研究对象进行年代分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为“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为1927年至1931年;第二阶段为抗日战争期间,为1931年至1945年;最后一个阶段是日本战败投降后,为1945年至1964年。第二部分(辽宁抗日斗争史迹类型研究)按照功能可将辽宁地区的抗日斗争史迹分为五个类型,分别是抗日人物活动旧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旧址、军事斗争相关遗址、纪念性遗址以及日本侵华的实物见证。并且选取各类史迹中的典型遗址,对其内涵及意义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辽宁抗日斗争史迹空间分布研究)根据遗址情况,将辽宁省内的抗日斗争史迹分为两个区域,分别是以义勇军活动旧址为主的辽宁西部地区和以东北抗日联军活动旧址为主的辽宁中东部地区。第四部分(辽宁抗日斗争史迹的历史地位、特点及利用价值)通过前三部分对基础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辽宁抗日斗争史迹具有起点早、时间跨度长、影响大和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并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利用价值。第五部分(保护利用对策及建议)通过对史迹现状的调查,找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展示及利用的原则,从保护修缮、展示利用、学术研究、数字化工程及文旅融合五个方面提出对辽宁抗日斗争史迹的保护利用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无疑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共享,而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在总结"船舶电气和通信"精品课程
当机体损伤出血时,体内的凝血机制就被激活。首先凝血酶的作用使得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以形成纤维蛋白网状结构。封三所示为血凝时附着在纤维蛋白网上的红细胞
基于试验研究,探索了稻草纤维、粉煤灰掺入条件下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稻草纤维掺入后,混凝土的抗冲击强度有所提高,抗压强
一、档案库房的设立从总体上讲不论单位规模大小,凡是档案库房的设立,必须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但是有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往往将库房附设在机关办公楼内。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单纯的要素堆砌已经难以支撑转化全链条的顺利推进。本研究引入多源流理论中的机会视角,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活动”存在共性,创业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创业机会的发现与把握,成功地识别并抓住转化机会就是发现和管理创业机会,将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重要前提。首先,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质性研究,借助ATLAS.ti 8等软件对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
从Flügge薄壳理论和Helmholtz波动方程出发,根据模态叠加原理推导了有限长加筋圆柱壳受机械力和内部声源简谐激励下的“内部声腔-加筋柱壳-外部声场”耦合方程.比较了点力
<正> 系统主要由称重仪、上位机和大屏幕显示仪三部分组成。称重仪TFOLEDO 8142接收传感器送来的毫伏信号,输出一路4mA~20mA电流信号到焦炉顶部的大屏幕显示仪供煤车司机监视,
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财政税收的体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同时在这一形势下,我国财政税收的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在财政税收下的
数字电视是继彩色电视后电视发展的新阶段,研究广播电视系统的数字发射覆盖技术对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数字电视的概念,分析了数字电视发射技术
根据岩土体的加卸载变形过程和应力状态,卸载曲线分为弹性卸载段和卸载伸长段.采用三种不同粒径的玻璃珠和标准丰浦砂散粒材料进行了三轴伸长卸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