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深遠。帛書《周易》再現了中國古代易學思想的真實狀況,因此帛書《周易》出土後收到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是對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易傳》《繆和》篇的校釋及思想研究。《繆和》篇是帛書《易傳》的第五篇,其特點借“易學”術語和解釋方法來展開作者自己的思想,其中還有許多關於易學的解釋已經不傳於世,對易學研究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本文筆者在對已發表的十餘種釋文的基礎上進行校對,做出新的釋文,對帛書《繆和》篇的“卦變”易學思想以及“以史證易”易學方法做了簡要的分析,並在此在此基礎上研究帛書《繆和》中所包含的易學思想。帛書《繆和》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易傳》的第五篇,現篇名是依據篇首“繆和問於先生曰”擬定的。帛書《周易》全部是用漢代隸書抄寫在兩幅寬約四十八釐米,並且畫有天頭地腳的黃色絲帛上。帛書《周易》(或稱《六十四卦》)和《二三子》共同抄寫在一副絲帛上,帛書《繆和》與《係詞》、《衷》、《要》、《昭力》前後抄寫在另一副絲帛上。帛書《繆和》緊接於《要》篇之後,另起一行,篇首有矩形墨塊符號,作為分篇的標誌。全篇約七十餘行,篇末有尾題,但未記字數。帛書《昭力》抄寫於《繆和》之後,另起一行,篇首沒有矩形墨塊符號,保存相對比較完整,全篇共計十四行,篇尾有尾題,記字數“六千”。由於《昭力》篇篇幅較小,所記字數“六千”實應包括《繆和》篇在內。廖名春等學者由此認為帛書《繆和》、《昭力》雖然各自名篇,但從內容上來說,它們實為一體,猶如一篇文章的上下篇。但猶豫筆者能力所限,另帛書《繆和》、《昭力》各有各的特色,篇章結構上也不盡相同,故將兩篇文章分開處理。本篇釋文是以帛書照片為依據,參考已面世的十種釋文,綜合校訂而成。帛書原件在出土是已經斷裂,分成上下兩幅,因此本篇釋文也分成上下行來計數。釋文中的補文是在充分吸收他人成果的基礎上,依據帛書上下文文意、通行本《周易》、及帛本《周易》等擬定的,所補釋文未必允當,僅供參考。本篇釋文的隸寫,本著符合帛書原貌的特點而定,帛書中的重文、和文、省體字、通假字、異體字、古今字、偽字皆仍用原字,未改用正體字。本篇釋文共分為二十四章,以黑色小圓點為分章符號。帛書《繆和》第十章講到“《嗛》之初六,《嗛》之《明夷》也”,這體現了“卦變”的易學思想,趙建偉先生認為這是“變卦”。他的這種解釋混淆了“變卦”與“卦變”的區別。“變卦”與“卦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變卦”是一種占筮體例,是用來作為斷卦的依據,推測人事的吉凶禍福的。而“卦變”卻是一種易學思想,是指此卦爻位變往彼卦的爻位,以此來解釋《周易》經傳的思想。“以史證易”是帛書《繆和》篇的一大特色。“以史證易”的易學方法貫穿帛書《繆和》篇的始終,從第二章的“湯囚於臺,文王絇於條裏,秦繆公困於殽,齊公辱於長,戉王句賤困於會稽,晉文君困於驪氏”,第二章的“故昔者禹之取天下也,當此卦也”,到第十九章至第二十四章都是先敘述一段歷史故事,再引《易》為證。這種大量的引用歷史事件來解釋《周易》卦爻辤的意旨的方法,可以說開了“以史證易”的先河。帛書《繆和》篇含有豐富的哲學思想,可是說其對卦爻辤的解釋無一不是在闡發其中的哲學思想。帛書《繆和》篇討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為政者身上,明君、上聖、聖王、君子等名詞多次出現,其思想傾向多為政治思想。帛書《繆和》篇多處講到“時”的哲學,強調“時”的重要性。帛書《繆和》第二章“繆和”與“先生”論及《困》卦是,提出了由困向達轉換的哲學思想。帛書《繆和》篇政治哲學的特色相當明顯,其中有很大的篇幅論及君臣關係。憂患意識是中國人特有的思想,而《周易》作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結晶自然也很重視憂患意識,《繆和》作為帛書《易傳》的一部分,憂患意識也是其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帛書《繆和》篇“貴謙”的思想也非常明顯,弟子與先生曾多次論及《謙》卦。《繆和》的第八章提出了成人之道,這個“成人”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成人,而是有著特殊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