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教育功能的校园环境建设机制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从自然景观文化及其对人思想行为作用的特征入手,阐述了景观文化隐性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区别,文章以校园景观的环境文化为思考目标,通过对我国当前校园环境隐性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概括了产生校园景观隐性教育功能的环境文化因子,得出了开发利用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本文结合当前校园景观的建设现状,从校园环境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功能机制、作用机理和运行机制着手,分析当前校园环境建设存在缺陷及问题根源。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宁波大学校园景观及其文化建设和景观文化的隐性教育为主题开展调研,收集并整理被调研者对学校景观及其文化建设和开发利用景观文化隐性教育功能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校园景观环境隐性教育功能体系的总目标和要求、基本框架以及要依据的原则及发挥作用的功能机制,然后分别讨论了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两个时间阶段学校需要把自身的精神财富、先进的文化因子与校园环境紧密的结合的问题,寻求三者结合的契合点、切入方法,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表达式。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开发利用校园景观文化隐性教育功能的教学设置的一些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校园环境景观文化存在的隐性教育功能是宝贵教育资源,为了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学校应该开发利用这个宝贵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2.学校开展环境的隐性教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要结合学校育人宗旨,突出教育功能,把文化因子融入景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引导,促使师生们从被动到主动接受校园景观文化隐性教育的转变,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3.校园景观环境的隐性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有步骤有计划的建设系统的校园环境景观,发挥校园景观文化静态和动态两种功能机制的作用,让校园环境建设完成两类教育形式转变:即景观环境从美化环境到影响人的转变,学校教学从“人对人”向“环境、人对人”的转变。4.学校开发利用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其他原则还有:校园景观与文化内涵要和谐统一、要有科学合理的契合点、形象直观与抽象含蓄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启发引导的重要性。5.把校园景观隐性教育功能融入日常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使师生们自觉接受校园景观文化教育,十分必要且具有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目前影响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单是品种、饲料和市场,而是各种疾病的威胁成为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养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病的发生发展变得越来
背景链接“禁鲜令”是指2C0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文件规定,我国奶制品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而必须使
维护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国内理论界对社会稳定规律的揭示更加深入,特别在社会稳定的
<正>针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国内外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推广与深入,WHO和NIH肯定了针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电针是针灸技术中操作较简便、易于
《指南》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读物,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
<正>一、多媒体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多媒体: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她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
<正>硫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考试题中占的分值较大,考查形式多样,既有选择题、推断题,也有计算题、实验题等.高考中主要考查的是硫及其化合物的相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用户对无线传输速率以及通信服务体验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移动数据流量要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运应而生。而作为第五代移
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而现行的大型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主要采用集中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分布式发电项目则采用集中式并网逆变器或组串式逆变器。本文通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主要流通途径,但半干旱草地土壤呼吸对全球变化和人类干扰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氮沉降增加、人类干扰(火烧、刈割)及其交互作用对沙质草地整个植物生长季(2017年5-9月)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呈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在7月最高。氮沉降增加使根呼吸显著提高42%,土壤呼吸显著增加17%(P<0.001),但对微生物呼吸无显著影响。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