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间,对长江支流清江一2级支流——胡家溪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现存量动态及基于生物指数的水质评价和生活史分析、周年生产量的测算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采集到88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环节动物3种,软体动物5种,水生昆虫77种,软甲动物3种。时空动态表明,6月份的物种最多(54种),12月的物种最少(34种);S5的物种最多(65种),S1的物种最少(50种)。2)功能摄食群包括:撕食者7种,收集者53种,刮食者7种,捕食者22种。3)测定了各微生境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S5的Simpson指数变动最平稳(变化范围是4.26-7.52)。S1的Simpson指数变动最大(变化范围是2.57-11.05)。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波动均较平缓。4)比较了不同微生境的群落结构。总体上共有种占据优势,最小的相似性也达到了0.75。S4和S5、S3和S6、S4和S6的相似性更高达0.85,0.84,0.82。5)测定了主要优势种的现存量周年动态和群落现存量周年动态。小裳蜉的密度和生物量(湿重,g/m2)分别为407 ind/m2,1.00 g/m2;扁蜉为150 ind/m2,0.37 g/m2;四节蜉为232 ind/m2,0.3 g/m2;细蜉为91 ind/m2,0.17 g/m2;Conchapelopia sp.为105 ind/m2,0.05 g/m2;波特真开氏摇蚊为280 ind/m2,0.33 g/m2;纹石蛾为167 ind/m2,0.3 g/m2;低头石蚕为25 ind/m2,0.02 g/m2;圆顶华溪蟹为35 ind/m2,33.35g/m2;中华新米虾为13 ind/m2,1.19 g/m2。群落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90 ind/m2,41.77 g/m2。6)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FBI指数、BI指数评价了水质状况,除S6属轻微污染,其余样点均较清洁。7)分析了优势种的生活史。(1)蜉蝣类群:小裳蜉、扁蜉、四节蜉均为一年三代,细蜉一年两代;(2)摇蚊类群:Conchapelopia sp.、波特真开氏摇蚊均一年两代;(3)毛翅目类群:纹石蛾、低头石蚕均一年两代;(4)圆顶华溪蟹四年一代;(5)中华新米虾一年两代。8)测算了优势种的周年生产量(湿重,g/m2)和周年P/B系数。(1)蜉蝣类群:小裳蜉的周年生产量为441.42,P/B系数为14.31;扁蜉周年生产量为434.88,P/B系数为17.56;四节蜉周年生产量为747.21,P/B系数为15.03;细蜉周年生产量为40.52,P/B系数为7.16。(2)摇蚊类群:Conchapelopia sp.周年生产量为1.24, P/B系数为2.31;波特真开氏摇蚊周年生产量为2.80,P/B系数为5.09。(3)毛翅目类群:纹石蛾周年生产量为42.68,P/B系数为11.44;低头石蚕周年生产量为1.74,P/B系数为7.65。(4)圆顶华溪蟹周年生产量为100.58,P/B系数为0.26。(5)中华新米虾周年生产量为67.40,P/B系数为4.72。9)测算了底栖动物各类群优势种的生产量的时间重叠比例相似性系数,结果显示各类群优势种间的相似性都较高,均大于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