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系统下的机车轮对踏面损伤检测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nightcat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车轮对的踏面损伤将会影响到机车的安全运行。目前的机车轮对踏面损伤检测方法主要是人工检测,存在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等不足。因此,机车轮对踏面损伤检测技术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显得尤其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机车轮对踏面损伤检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与光电测量技术,设计研发了机器视觉系统下的车轮踏面损伤检测系统,用于实现机车轮对踏面损伤的动态在线检测。论文主要从机车轮对踏面损伤检测系统的机车轮对图像预处理、机车轮对踏面损伤检测及机车轮对踏面损伤判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车轮对图像预处理。机车轮对图像预处理包括:机车轮对踏面提取与机车轮对踏面图像增强。针对机车轮对踏面提取问题,基于机器视觉系统下的机车车轮踏面损伤检测系统定点成像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抽样一致性(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的轮缘线拟合方法实现机车轮对踏面的提取。利用机车轮缘的梯度信息,获取车轮轮缘点,采用RANSAC对机车轮缘线进行有效拟合,从而实现机车轮对踏面提取。在机车轮对踏面图像增强的过程中,针对图像内存在光照不均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照明—反射模型的同态滤波技术与基于多尺度的Retinex增强技术。采用基于多尺度Retinex增强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处理效果。2)机车轮对踏面损伤检测。提出基于纹理聚类与区域生长相结合的踏面损伤检测方法。利用灰度共生矩阵,获取方差、对比度与同质性纹理特征矢量用于描述踏面区域纹理特性;采用K-Means++聚类算法,确定包含损伤的可疑区域。利用损伤区域轮廓梯度信息,检测损伤轮廓点;选取轮廓点交点作为种子点,提出基于3?原则的区域生长技术,提取损伤区域。利用基于方向性结构元素的形态学方法,合并损伤区域,实现机车轮对踏面损伤检测。3)机车轮对踏面损伤判定。针对踏面损伤检测中的误检问题,通过对比灰度共生矩阵的生成灰度级、生成间距以及生成方向对描述损伤特性影响的对比实验,选择合适的灰度共生矩阵参数,生成对比度、相关性与同质性纹理特征矢量;引入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踏面损伤进行判定。实验结果表明,在踏面损伤样本数较少的情况下,SVM分类器损伤判定的泛化性优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基于上述技术研发的损伤检测系统于美国Transportation Technical Center Incorporation(TTCI)的机车在线检测线上进行了试验,损伤判定准确率达到94.375%,为机车轮对踏面在线检测系统的产品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公共安全需求的不断增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智能视频监控通过有效的视频分析实现对场景中的目标或事件的自动识别和判断。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是
针对Sage-Husa算法在估计处于突变模式的时钟频率过程中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模时钟频率估计的时间同步算法(Bimodal Clock Frequency Estimation Based Time
指纹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指纹识别已成为当前可靠、方便、流行的个人身份认证技术。本文在查阅大量指纹识别系统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指纹识别系统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将指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是视频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被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远程教学、交通违章检测、军事勘察以及人机智能交互等领域。而在现实应用中,由于存在大量外界环境干扰
基于传统的广告监播方式带来的录像机维护比较困难,大量的节目录像带的存储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录像带损耗严重、不利于保存且查找广告困难,效率低等缺点的暴露,本文设计一种自
本论文研究课题来源于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课题“卫星与无线通信融合应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No.BA2010023)”,主要工作是卫星与无线通信融合系统中网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身份验证具有用户友好、识别过程自动化的特点,但其识别率受光照、遮挡物等复杂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多变环境下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具有重
本文在介绍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自发布里渊散射(SPBS)和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的机理。根据SBS的作用机理,分析
随着互联网近年来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新型的网络业务层出不穷。然而,网络业务的增长给网络流的分类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多媒体业务(如音频业务、视频业务、网页浏览
TD-SCDMA是我国独立提出的国际三大3G标准之一。自从被国际电信联盟确认以来,TD-SCDMA标准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信业务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