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秀体溞属是栉足目中最大的一个属,目前已发现40余种。本研究对该属的33个种做了全面系统的形态学方面的探索和分析,并基于其中的12个种的线粒体基因COI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对秀体溞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COI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一些在形态上非常类似的种类其种间分歧度却很大(e.g. D. branchyurum-group);而有的同一形态种的不同地理种群的种内分歧度也比较大,说明存在隐种或杂交种(e.g. D. excisum)。秀体溞属的宏观形态学研究相比分子和进化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本研究对秀体溞属的微观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鉴定,以第六胸肢内肢上的刚毛数目和第六胸肢外肢上刚毛的相对长度为依据,将秀体溞属分为两个进化枝:hepta-group(内肢上有7根刚毛)和hexa-group(内肢上有6根刚毛)。从分类学上来讲,这两个分支被定义为秀体溞属的两个亚属,学名分为定为Diaphanosoma Fischer(狭义上的)和Neodiaphanosoma Paggi。 3、利用贝叶斯法等构建出的COI系统发育树,得出的两个大分支与上述结果一致,有效的证实了对秀体溞属微观形态学上的结论。而对秀体溞属的生物地理学研究,也发现了这两大分支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同。hexa-group(包括11个种)受限于热带地区,或者是扩散到亚热带地区。而种类更多的hepta-group(22个种)则主要生活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有少数种类分布在亚极地地区,也有一部分种类扩散到了热带亚热带地区。 4、本文还记录了位于乍得北部的乌尼昂加湖泊和提贝斯提高原的两个秀体溞种类,这是在撒哈拉沙漠首次发现栉足目动物。其中一个种是 D. excisum,属于热带种,发现于提贝斯提高原南面的格尔塔峡谷的一个淡水湖。另一个种发现于乌尼昂加的一个淡水湖,是一个新发现的种,命名为D. bopingi n.sp.,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该种不同于其他种类的是其后腹部尾爪上有四个爪刺。这两个种比热带的D. excisum耐盐性更强。D. excisum可能起源于全新世时期,而D. bopingi则起源于沙漠的更久远且阴冷潮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