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成像方法,评价生理盐水冲洗对提高CT血管成像质量的临床价值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0例(重度肝硬化者不纳入本组),其中男112例,女68例,年龄33岁至76岁,平均52.8岁。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对比剂:A组对比剂剂量按照1.0ml/kg体重计算;B组对比剂剂量按照1.5ml/kg体重计算;C组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A筒内对比剂剂量按照1.0ml/kg体重计算,B筒内生理盐水按照0.5ml/kg体重计算(注射完对比剂后按照相同速率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所有病例禁食6小时以上,检查前15分钟口服阴性对比剂(温水)约800—1000ml。采用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扫描仪,主台Navigator及附台Wizard工作站,扫描范围从右侧膈顶到肾下极水平。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00mgl/ml),由前臂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注射速率为3.5 ml/s,层厚0.75mm。动脉期延迟时间采用团注示踪(bolus tracking)技术,将动脉期扫描触发阂值设定为100Hu,延迟23秒行门脉期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 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 Rendering Technology VRT)进行肝动脉、门静脉重建。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肝动脉、门静脉重建图像进行观察,按照各级肝动脉、门静脉显示程度赋分,以比较各种不同造影方法对肝血管显示情况的优劣。结果:重建图像均能显示腹主动脉、腹腔干、肝固有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A组、B组、C组重建肝动脉赋分为优或良的百分率分别为50%、50%和56.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A组、B组、C组重建门静脉赋分为优或良的百分率分别为33.4%、53.3%和58.4%,A组与B组、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20),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全面显示肝癌血管系统情况的无创、安全、便捷的检查方法。低剂量的对比剂(1.0ml/kg)加生理盐水冲洗可获得与较大剂量对比剂(1.5ml/kg)同等质量的重建图像。利用MIP和VRT技术对肝血管进行重建,可作为术前术后评价肝血管情况的良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