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户外空间地域感营建策略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我国城市住区建设量呈现了几何式增长。城市住区在市场化运作开发和解决城市住房供求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开发商绞尽脑汁寻求低风险、高利润回报,大肆圈地规模化开发,使得形形色色的“居住概念”、“欧式风格”的房地产开发充斥在全国各地。另一方面,迫于房价的要求,大多数住宅消费者选择住区的目的主要是未了挑选到价格合适、功能满意、环境良好的住房,却忽视了住区潜在的生活空间的重要性。城市住区面貌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住区空间的趋同化、欧美化、单调化等问题。住区户外空间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场所。由于城市过快的膨胀、扩张,住区户外空间的密度急剧升高,空间面貌变得趋同,从而使得其空间质量进一步降低。本文围绕地域感这个关键词,从城市忽视的地域环境、城市文脉和地域人情出发,寻找与其相对应的地域性营建策略,重新审视和解构了住区户外空间,探讨和解决城市住区户外空间在建设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绪论首先阐述研究缘起及意义,在讨论了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后,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介绍,最后总结了全文框架。第二章对论文的有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与论文相关的一些重要理论,如可持续发展住区理论、场所精神理论等。第三章从我国城市住区户外空间的历史发展出发,分析了目前户外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分析了地域自然环境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的影响,提出了本土化的营建策略。第五章分析了城市文脉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的影响,提出了延续和传承城市文脉的营建策略。第六章是分析了居民生活行为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的影响,提出了关怀和关注居民生活行为的人情化策略。
其他文献
建设生态的城区,首先要有生态的街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城市建设也逐渐由过去单纯重“量”的粗放式发展向追求“绿色”“生态”“和谐”的精细化
台湾地区经过近代四十年的都市快速发展,已至瓶颈,在未来都市更新将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所追求的都市发展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都市空间质量的提升。而在都市更新的过程中,老旧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急速发展,新兴高等院校、高校新校区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全国各地。面对大量已实施和即将实施的高校规划设计,我们需要有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来进行评
三线建设为新中国工业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我国工业格局的雏形,三线建设时期遗存下来的大量工业遗产是我国工业遗产中具有相当分量的一部分,是新中国工业化历程的重要见证。作为三
当今社会,巨大的能源需求量和化石燃料日益短缺之间的矛盾凸显,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势在必行。太阳能是一种安全清洁、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新兴可再生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
夜间通风作为建筑的被动式设计方法,它具有成本低、易实现、易操作等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夜间通风技术与蓄热技术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室内热环境,使室内的空气质量处
本文主要通过以嘉鱼县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方案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探讨规划城市展览馆建筑的自然光环境设计以及人工照明光环境设计。其中自然采光主要以光与展览馆建筑空间形
本课题是关于我国小城市城市设计空间尺度的研究,研究对象为在城镇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小城市,核心是小城市城市设计适宜空间尺度模式的建构。首先,界定了城市空间尺度的概念,依
建筑遗产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整个社会信息化浪潮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受到相关人员的广泛关注,是
街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道路围合而成的城市用地的集合。通过考察街区形态的历史演变及现状特征,将街区形态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建立对街区形态的认识体系,有助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