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心理动词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m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楞严经》是出现于唐代中叶的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作,本书口语性强,语料充足,词汇丰富,由于它是佛教典籍,以训诫人修心为主,所以书中心理动词非常丰富。本文首先通过语义为主同时结合语法的原则,在《楞严经》中共收录346个心理动词,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同时参考相关研究的分类,将心理动词分为六大类,即情绪类心理动词、情感类心理动词、感知类心理动词、认知类心理动词、意动类心理动词、使役类心理动词。然后通过分别描述书中心理动词的语义情况,总结出本书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最后梳理了这些词汇的历时发展情况。全文共分为四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以及《楞严经》的语料价值和研究现状。第2章首先介绍了相关研究对心理动词的鉴定和分类情况,之后从本文心理动词实际情况出发,参考或借鉴相关研究,介绍本文对《楞严经》心理动词的鉴定标准和分类情况。本文对心理动词的鉴定采用语义为主并结合语法的原则,将其分为六大类,包括情绪类心理动词、情感类心理动词、感知类心理动词、认知类心理动词、意动类心理动词、使役类心理动词。在一些大类下,又细分为一些小类。第3章首先对本文收录的《楞严经》心理动词逐个做了语义描写,在语义描写的同时通过书证为下一章的历时发展的研究做准备。通过语义描写,同时总结出本书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在本章最后选取了九组典型的同义词做了辨析。第4章主要叙述了《楞严经》心理动词的历时发展情况。首先考察了哪些心理动词出现于古代,其次考察了哪些心理动词现在仍然在沿用,并且着重考察了沿用至今的心理动词在语义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对《楞严经》心理动词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楞严经》中心理动词的概貌和它语义上的一些特征,也可以了解它的历时发展和源流状况,即大部分在本书中出现的词语在唐代之前就出现了,而且现代仍在使用。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古汉语心理动词和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传承关系,争取为汉语史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其他文献
<正>公民的继承权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实现继承权的最主要形式就是顺利地继承被继承人遗留的遗产,这同样也是《继承法》立法的主旨之一。我国现行《继承法
随着30年前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关于隐喻的研究层出不穷。在众多的隐喻研究中,身体隐喻引起了认知语言学家和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将身体隐喻与汉语成语结合起来的研究并不多见。鉴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早在20世纪初期,本雅明就预构出大众传媒思想的理论框架,他以艺术生产理论为大众传媒思想的建
目前,国内外对自我修正做了大量研究,众多学者从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角度对话语修正进行了深入探讨,Levelt(1983)和Kormos(1999)分别建立了一语言产出模型和二语言产出模
本文以信息处理为目标,以现代汉语“所”字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研究“所”字结构边界及功能的自动识别问题。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确定研究对
美达村位于印度尼西亚苏北省棉兰市郊,是一个华人聚居的村庄,周边受印尼语言包围,内部通行客家话,可以称之为异域的一个典型的汉语方言岛。本文选择美达村客家话的词汇作为探讨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导致物质规模扩张与自然资本消耗之间的矛盾呼唤城市的绿色转型。本文重点探讨了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因、内涵、影响因素和推进策略,认为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的关
词汇评估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词汇丰富性是二语学习者口笔语词汇产出能力的重要评估类别,该类别包含的指标及其测量的准确性是近几十年二语词汇评估中的热点问题。
拒绝,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较频繁的一种言语行为,其本质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通常要求拒绝者使用礼貌拒绝策略,以减轻对听话者面子的伤害维护双方的和睦关系。近些年来随着语
心肾综合征(CRS)的定义是心脏、肾脏在病理生理上的功能紊乱,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慢性病变导致另一个器官的急慢性病变,这里着重指出了心肾双向作用的本质。根据心肾发病的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