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调控润灌对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滴灌作为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大田作物种植中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出现水分上移量不足,易发生深层渗漏等问题,针对此现象本文提出了膜调控润灌技术。为探究该技术对水分运移特征和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室内试验中,以地下滴灌为对照,设置了 3种流量(1.0、1.3、1.6 L/h)和3种膜规格(40×30 cm、40×25 cm、40×20 cm),共12种处理,分析膜调控润灌条件下的水分运移特征,以及流量和膜规格对湿润体形状大小、水量垂向分布和水量横向分布的影响规律;大田试验中,以地下滴灌为对照,设置不同膜规格(40×30 cm、40×20 cm)、灌水总量(1350 m3·hm-2、1800 m3·hm-2)和滴头间距(80 cm、100 cm),共12种处理,探究膜调控润灌对冬小麦田间水分状况、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膜调控润灌的膜上湿润体形状近似以湿润体水平宽度和垂直高度为长半径和短半径的半椭球体,膜下近似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环状湿润体;其湿润体膜上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较地下滴灌均增大,最高可分别增大30.7%和45.6%,膜下垂直深度减小,最高可减小69.4%;湿润体水平宽度和垂直深度随上膜尺寸和流量减小均减小,垂直高度则增大;(2)膜调控润灌湿润体的膜上总水量较地下滴灌增大,最高可增大91.9%,膜下湿润体内总水量减少,最高可减少72.4%;膜上湿润体内不同深度土层的水量随上膜尺寸和流量减小均增加,膜下湿润体各土层水量均减少;膜调控润灌湿润体在距滴头水平0~10 cm范围内水量较地下滴灌减少,水平10~25 cm范围内的水量增大,湿润体内各水平位置的水量变化幅度较地下滴灌减小,且变化幅度随上膜尺寸和流量增大均有减小的趋势;(3)与地下滴灌相比,膜调控润灌在冬小麦田间10~40 cm 土层水量增大,40~70 cm 土层水量减少;减小滴头间距、上膜尺寸或灌水量均可促进水分向膜上各深度土层运移,减少膜下下渗量;膜调控润灌在冬小麦田间距滴头水平0~20 cm范围内水量较地下滴灌减少,20 cm至相邻滴头中心范围内的水量增大,不同水平位置之间的水量分布差异降低,最高可降低53.61%;减小滴头间距、增大上膜尺寸或灌水量均可降低不同水平位置间的水量分布差异;(4)膜调控润灌下的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指标均高于地下滴灌,并且孕穗期之后差异逐渐显著;增大灌水量、减小滴头间距或上膜尺寸均可增大上述生长指标,在开花期之后影响显著;(5)与地下滴灌相比,膜调控润灌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大1.36%~12.60%和 5.09%~17.39%,最高分别可达 8 839.9 kg·hm-2 和 2.87 kg·m-3;减小滴头间距和上膜尺寸可增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大灌水量可增大产量,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程度减小。综上所述,与地下滴灌相比,膜调控润灌可增大湿润体向上和水平湿润范围,增大水分上移量和湿润体外侧水量分布,同时减少下渗范围和下渗水量,更有利于水分集中分布在上层土壤,并提高水量横向分布均匀性;冬小麦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盐害是限制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棉花作为世界性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苗期易受盐害影响。褪黑素作为一种新型激素在植物抗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有关褪黑素对棉花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子萌发、花药育性等方面,而褪黑素对棉花幼苗的影响机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国欣9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开展水培试验,研究盐和褪黑素
近年来,滨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加,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人地矛盾加剧,土壤盐渍化已成为限制滨海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持滨海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合理治理和改良盐渍土。本文以河北省曹妃甸区典型的滨海盐渍土为研究区,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未经改良的盐碱荒地为对照CK,选取了“物理无覆盖-60cm改良剂-乔木模式”(T1)、“物理覆盖-60cm改良剂-灌木模式”(T2)、“物理覆盖-4
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植被等成土条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引起土壤类型以及土壤性状发生变化。前人有关土壤垂直地带性规律研究有很多成果,近些年这方面的研究从大区域宏观规律研究逐渐进入中小区域细致研究,其目的是在宏观规律研究基础上为中小生态空间连续体土壤生态保护、土壤养护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以太行山北段阜平县为研究区域,在县域内2000米海拔变化(分成6个海拔段)的条带上分地段设置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曾广泛应用于人和动物疾病的治疗。由于氯霉素在食品动物中大量使用,形成的残留会对人体健康形成潜在的危害。本论文的目的是合成针对氯霉素的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为识别元件建立直接竞争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法和直接竞争荧光法用于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的残留检测。通过YASARA软件模拟发现氯霉素分子结构中的特有结构是硝基苯。以硝基苯为模板分子分别合
具有药食同源功能的麻山药,广泛种植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目前,麻山药收获主要通过开沟、输土、土垡分离、振动松土、人工拔取的方式收获。麻山药收获难度大、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破损率大等问题一直影响着种植户的收益。近年来,部分学者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山药收获机械进行了相关研究及结构优化设计,但仍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缺乏对麻山药根茎-土壤-机具相互作业机理的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麻山药根系形态特征和力
生物质能的利用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木质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含量为20~30%,因此对它的综合利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木质素热解后可得到大量芳香化合物,是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和发动机燃油的重要原料。然而,木质素衍生物中氧含量较高(20~60%),直接用作生物柴油,存在热值低、燃烧不稳定、积碳严重导致管路堵塞等诸多问题。因此,降低木质素衍生物的含氧量成为木质素能源化利用中的关键一环。加氢脱氧反应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蔬菜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其中,设施蔬菜占到将近三分之一。设施棚室土壤质量是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利用绿色生态技术改善棚室种植土壤质量尤为必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改善棚室土壤物理性状,为设施蔬菜提供适合的微生态生长环境。目前,秸秆生物反应堆构建工序繁杂,虽然小面积应用效果良好,但其劳动强度大,缺少一体化操作机械,推广并不理想。因此,为解决棚室秸秆生物反应堆构建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高温、低温、盐、干旱等非生物环境以及病害、虫害等生物因素的影响,不利的环境因素严重制约着林木的生长发育,给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造成极大的破坏。由于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抗性品种。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解决这种难题的新思路,利用抗逆抗虫基因选育林木成为木本植物遗传性状改良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我国林木物种丰富,但许多优质的林木来源的基因还没有被克隆出来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属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本试验选择4周龄,体重为18~22 g的SPF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试验1、2、3 组分别灌服浓度为 1.0 mg/kg BW、1.5 mg/kg BW 和 2.5 mg/kg BW DON 21 d,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 DON对血清、小肠抗体水平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并采用
作为药食同源的保健性蔬菜,山药近年来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但广泛存在的山药连作种植、肥药过量施用的现象,导致山药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微生态失衡、病害严重等问题频发,严重制约着山药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山药主产区不同连作年限山药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明确连作山药田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制约山药生长的障碍性因素;研究不同覆盖种植模式对土壤综合肥力和山药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