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容积率与居住形态的演变及相互关系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_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伴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方式的转变,容积率指标成为衡量土地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城市居住用地地价呈不断上扬的趋势,如何使住区容积率赋值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如何合理的利用容积率指标,有效地利用土地和改善居住环境成为住区建设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济南市为例,通过分析容积率和居住形态的演变过程,进而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在演变过程中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从中得出有益的经验,为今后的住区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简述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二、分析容积率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从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阐述容积率的内涵,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容积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三、济南城市住区容积率的演变及其推动因素分析   运用大量实例,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城市住区容积率的演变过程,分为地上容积率和地下容积率两个方面,并且从经济、社会和政策三方面分析推动其变化的相关因素。   四、容积率与居住形态的相互关系研究   本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从居住形态的三个方面分别剖析了与容积率的相互作用机制,分别是住区用地条件、住区的规划设计以及住宅建筑单体的设计,旨在确定用地、规划结构和住宅形态,为不同的居住地块制定合理容积率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掘。   五、济南城市住区容积率的发展建议   本章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两个方面对济南住区容积率的发展给出一定的建议,以期对济南今后的住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东西方研究者研究的内容,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总结出众多有关城市空间设计的建筑场理论,这里有奥地利建筑师卡米洛·西特(Camillo Sitte1843~190
城镇体系是客观存在的复杂系统,具有自发性、成长性的特质。正因为此,它不可能自动调节,形成合理、高效的体系。而城镇体系规划与研究正是通过研究城镇体系发展的内在规律,进
随着传播技术、媒介工具的发展以及传播速率的加快,传播模式从单一趋向复杂。人类的认知能力与“阅读”习惯受其影响,逐渐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认知的注意力及审美需求也发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中国城市化进度加快,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
中国城市在经过了30年的急速发展后,正在经历着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型,立足于品质、活力和民生,强调“内涵式发展”的存量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历史地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将位于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恰当地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适应环境,对话历史并实现自我的时代价值,将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状况恶化、邻里关系冷漠、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不断凸显,原有封闭式住区已逐渐无法适应当前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各种公共交往活动的集中场所,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城市环境,其环境活力的营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环境活力的
人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依靠对外部信息的获取,其中90%以上依靠眼睛完成,建筑艺术主要通过视觉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借鉴到建筑学中,建筑场是指一定范
由于建筑本身及其内外环境控制的复杂性,有时仅通过定性分析无法确定设计方案的优劣,比较其对环境各种影响的大小。定量计算需要的大量建筑模型数据输入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又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