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地区汉墓出土动物俑初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开展,在重庆三峡地区考古发掘了大批两汉时期墓葬,其墓葬中出土了较多动物俑。对这些动物俑的初步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两汉时期三峡地区农副业经济形态;另一方面对当时当地的丧葬文化有着充分的认识,这对研究两汉时期三峡地区的风俗民情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动物俑:动物俑的分类,重庆三峡地区汉墓出土动物俑分为家畜类动物、非家畜类动物、神兽类动物,通过对不同类动物的归类分析,对于我们了解重庆三峡地区在两汉时期的农牧业、手工业、宗教文化习俗有重要意义。动物俑的组合,重庆三峡地区汉墓中动物俑的不同组合,直接反映了当时不同规模形态的生产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制度,不同类动物组合还反映出重庆三峡地区汉墓的等级水平与墓主财富的多寡。动物俑的分期,对重庆三峡地区汉墓出土的动物俑进行时间分期,能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不同时期人们饲养的不同动物种类以及动物俑的制作技术特点。通过对三峡地区汉墓中出土的动物俑进行分期研究,还可以对三峡地区在两汉不同时期农副业及手工业发展水平有着充分的认识。动物俑的分布,重庆三峡地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对三个区域汉墓出土的动物俑进行比较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三个区域动物俑分布有不同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深受楚文化影响,西部地区和四川地区联系密切,中部地区对外来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桥梁作用。动物俑出现的原因,重庆三峡地区汉墓出土较多动物俑有着深刻的社会及文化原因,如先秦时期就有随葬动物俑的习俗,儒家文化的影响,社会稳定等。综上所述,对重庆三峡地区汉墓动物俑的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发现,重庆三峡地区在两汉时期经济文化开始与全国其它地区趋同,但也保留了巴渝地区的土著文化特色。三峡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故在重庆三峡地区汉墓中发现有川渝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交融。从当时全国大环境来看,重庆三峡地区汉墓中出土的动物俑种类、组合、数量等和全国其它地方基本保持一致。
其他文献
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两地境内存在很多从事短途煤炭运输活动的散户、松散的物流组织和物流公司。从国情、国家能源政策和经济发展用能趋势看,
<正>情窦初开的害羞少女喜欢上英俊帅气的男老师,青涩多情的阳光少男迷恋起清秀温婉的女老师……这并非琼瑶小说中的情节,而是不少走过学生时代的人曾经有过的经历。学生喜欢
作为一种新的地域空间结构 ,都市圈的规划需要不同于传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文章在论述了都市圈相关概念和萌生背景之后 ,参考国外都市圈规划案例 ,总结了都市圈规划异于城镇
<正>本书是著名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的代表作。作者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审视了近百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教训,为语文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框架,为
期刊
文章从语言和谐所面临的几个关系入手,探讨语言和谐的外部条件。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强调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做到人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中医病机特点,本文提出了"燥热内盛,或余热潜伏"是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的主要病机,"余热未清,脾肾两虚"是糖皮质激素撤减后的主
机床再制造是一种基于废旧机床资源循环利用但又区别于机床维修的机床制造新模式。旧机床的再制造最大程度的改善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困境:我国机床的保有量占世界首位,但是整
<正>客家传统民居包含着中国传统朴素的生态观:"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它以自然为最高原则,强调人与物的同构效应,反映在民居上就是人、居所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以中国
<正>汉语语义编码以少胜多的奥秘之一是"字"在即用中获得临时的意义,之二是通过即用的简称和缩略、隐喻和转喻以及从方言和外语的引进,直接或间接地增添新的"字"义,两者都能
会议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战略的不断推进为企业成长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竞争加剧、风险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