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驱动上肢康复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仿真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老年病发病率也随之增长,其中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因脑卒中致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及时间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因而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各国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以期利用上肢康复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康复训练。本文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对人体上肢结构以及运动特点进行分析。介绍了人体上肢康复治疗阶段,并制定了与治疗阶段相对应的康复动作轨迹。结合以上内容,对绳索驱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结构设计,利用绳索驱动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机械臂的运动惯性,改进了传统电机直接驱动康复机器人缺乏柔顺性、刚度过大等缺点。基于D-H坐标法建立了绳驱动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完成正逆运动学分析求解,利用Matlab机器人工具箱仿真验证了正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进而分析了驱动绳索长度与关节角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制定的三种康复动作轨迹分析了绳索长度的变化规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插值法在关节设定的角度范围内规划了关节空间中的轨迹,并将该轨迹作为动力学的算例,计算关节力矩;然后在ADAMS中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设置合理的仿真参数,利用关节角度函数驱动关节运动,得到的仿真力矩结果与理论计算数据相符,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优化的方法分析求解了绳索拉力,绳索拉力结果满足约束条件,且拉力变化平滑,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能够满足算例动作的训练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并为后续的绳索选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为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利用绳索的特性,使得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训练运动具有一定的柔顺性,同时也为解决电机驱动刚性过大的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扶贫系统数据的现状存在着上下级数据脱节、更新不及时、共享方式落后、数据来源单一等问题。通过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建设,打破各部门数据壁垒,开发移动端扶贫管理应用,对扶贫对象、帮扶主体、帮扶措施、脱贫成效进行综合分析,为扶贫办的决策和评估提供数据依据,提高扶贫工作效率,达到“六个精准”要求。通过可视化技术解决精准扶贫中统计数据的真实展示,提升了扶贫办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可推广性。
随着新科技技术应用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物流投资成本逐年增长趋势,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在行业、企业竞争中,合理将降低物流成本、标准化物流、系统化管理,已成为评价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加速企业新科技的应用,弥补新科技应用与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也带来企业管理思想、方式、方法的改变。因此,众多学者开展了围绕物流理论与实践的一系列研究:在供应链环境中,研究企业物流成本、优化物流流
结构健康监测(SHM)是检测大型复杂结构损伤的重要手段,是对结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传感器优化布置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利用有限数量的传感器获取高质量的结构健康诊断数据。因此,传感器优化布置对于大型结构的日常监测和指导保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依然存在三方面不足:首先,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作为组合优化问题,优于待选测点较多,具有计算量大的特点,需要寻优性能较
管道运输作为五大运输方式之一,依靠其运输量大、占地面积小、连续性强、建设周期短、相对安全可靠、耗能低、效益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生活用水等工业领域和生活生产中,给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近年来,管道问题日益凸显。采用管道机器人进行检测可提高检测效率。传统管道机器人在实际生产的工程化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管径适应性较差、驱动效率低下、过弯产生运动干涉、越障能力不足、控制难度大、续
近年来,关于机器人吊运的研究变得越来越热门,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市政工程、道桥建设和船舶装卸货物等等。随着社会生产任务对吊运作业的载荷、精度、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单台机器人的作业范围、承重能力以及灵活度有限,很难完成高载荷以及比较复杂的吊运任务。同时,随着单体起重机在材料、结构以及控制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使多机吊运越来越成熟,多机协调吊运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对于多机吊运,大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剧增,网络上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内容复杂的图像数据,这其中包括了很多体现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地图图片,因此,从海量互联网图片中高效识别出地图图片对加强地图市场监督管理至关重要,提升人工判别不符合地图管理有关规定的地图效率迫在眉睫。目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遥感影像快速识别技术已引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和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给传统聚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传统聚落面临着劳动力流失、村落“空心化”和“老龄化”等问题。另外,伴随着传统聚落大拆大建、“腾笼换鸟”、“千村一面”等一系列破坏性开发的问题出现,传统聚落及其所承载的地域乡土文化正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研究立足于川南地区传统聚落,挖掘川南传统聚落乡土文
板式换热器应用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换热器的应用,在单边流的情况下,由于板式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位于上下同侧,靠近进出口连线方向流体流动时路程较短,阻力也较小,使得流速较快,远离进出口连线方向流体流动时路程较远,阻力较大,使得流速较慢,进而使得流体在进入换热区后流量分配不均匀,这会影响冷热流体换热。本文通过建立完整的板式换热器双人字形板片,然后再Solidworks软件中抽取其冷侧流体域进行数值
叶轮叶冠片作为叶轮类机械的核心减振装置之一,其通过相邻叶冠片之间的振动碰撞实现叶片系统能量耗散,含间隙非线性碰撞会导致系统出现复杂的谐波响应,其中次谐波响应会影响减振效果。本文旨在研究相邻叶冠片间的振动响应以及动力学行为特征。首先,建立一类叶冠片两质体刚性斜碰撞的动力学模型,同时建立该模型的运动常微分方程组,运用多参数协同求解的方法,分别选取碰撞截面和时间截面作为Poincaré映射截面,推导周期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振动可以强化传热,在流体中引入振动可以破坏边界层,从而强化传热。近年来出现了利用流体诱导振动减薄边界层的强化传热技术,这种技术同时结合了主动式强化传热和被动式强化传热的优点。本文对柔性板与圆柱组合时,通道内流动与传热问题进行了研究。流体流经圆柱时会产生涡街,受涡旋的影响,柔性板持续进行等幅振动,将脱落的尾迹涡扫向通道壁面,促进了壁面附近流体的混合,达到减小热边界层厚度,提高通道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