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及数据挖掘探讨岭南医家黎庇留的学术思想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自面世起就被后世的历代医家不断借鉴并反复验证,其医旨在临床上的指导成果,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在历经金元时期各家的证明碰撞、明清时期五运六气的引申延续,各大伤寒学派在飞速发展起来。观近现代的中医经典传承状况,不难看出伤寒学在湿热气候突出的岭南地区的发展也比较蓬勃,近者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的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及神经内科等,在临床上常运用经方解决临床上的流感等发热性疾病及内科疑难疾病均取得一定成绩,在教学上也对中医经典的实际运用倍加重视;远者在民初时期,岭南四大金刚对岭南伤寒学派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在治疗甲午鼠疫时,根据过往的书籍文献研究,对当时鼠疫的发病趋势及症候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以确立辨证论治的规范,后以升麻鳖甲汤击退鼠疫。四大金刚之一的医家黎庇留在民国时期创办医馆,悬壶济世,桃李满天下。书中以黎氏行医五十载的经验,引用历代名医对《伤寒论》注解书籍的独特观点,及黎氏对删减不是出自张仲景手笔的条文进行注解,整合编写成《伤寒论崇正编》。书中内容以《伤寒论》条文贯彻全书,加入敬仰的前贤注解进行分析条文,再加插个人对条文辩解及临床医案作理据。从书中可发掘编写细阅条文的语法及编写手法,分辨出张仲景的真迹及王叔和的加插内容。《黎庇留医案》是由黎氏之子收集黎氏的医案,当中记载黎氏在临床行医五十载的医案,虽不是黎氏全部的医案,当中涉及内外妇儿科的医案,涉及范畴广泛,有其独特之处,对现代运用伤寒学知识治疗岭南地区疾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知道意义,值得探究黎氏在临床上运用经方的方法及用药规律。本课题通过对上述黎庇留两本著作进行系统性研究,发掘黎氏对六经的看法,对仲景学说的脉象理解,以及对其他前贤的注解进行分析及批注;其次运用以数学原理为基础的属性偏序结构探讨黎庇留在经方上的实用思路及用方药的规律。方法:为求得到完整的、真实性的内容,本研究以著作·黎庇留,刘淑婷,李禾校注《伤寒论崇正编》为蓝本,以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从书中内容进行梳理及细阅研究等方法发掘黎庇留的学术思想。校注版《伤寒论崇正编》中包含黎庇留的医案,来源于《黎庇留医案》及《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的医案,收集其中。通过对书中的医案分门别类进行数据分析,把数据录入MICORSOFT EXCEL中进行数据化,利用属性偏序原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可视化的属性偏序结构体,对其中的每一层的子节点分析,总结其共性及特异性,以其整理归纳黎庇留使用经方及药物时的规律和创新的知识点。结果:从《伤寒论崇正编》中发现,黎庇留在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条文进行分析可知黎庇留对张仲景脉象的独特见解,对王叔和编写脉象删去,黎氏揭示张仲景的脉学是从两个方面分析:1)证可据,不必执脉。黎氏认为辨证时,可根症状来分析,若是脉证与症状不相符,可忽略脉证而做判断。2)脉根于证。黎氏认为张仲景描述的脉象是来源于证,证与脉对应。由此得知黎庇留删减后剩下的脉证内容分析得知,脉象的衍生来源于证,在辨证上应从症状进行分析,再结合脉证是否应付,若不是则应从证弃脉。其次在六经病脉证里,黎庇留对于每条经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每一条经带出黎庇留不同的看法,如在太阳病篇常以个人临床经验印证条文;在少阳病篇中在太阳病篇中黎庇留以他临床的经验印证条文,亦解释了温病的症状体现从《伤寒论》中记载的。在阳明病篇中可知黎庇留认同陈修园对阳明病的注解,认为是悍气伤人迅速,悍气是大承气汤的主要病机。在少阳病篇中黎庇留认为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篇的主方,亦是阳明病的方等。本研究应用属性偏序原理黎庇留的医案,建立食少、发热、四肢厥逆、大渴、下利、腹痛及脉微各证治群结构件属性与对象的关系。在黎庇留的73个医案中,人参、芍药、附子、大黄、淡豆豉的涵盖点占有较多。常见用的类方有柴胡汤类,四逆汤类,真武汤类的方剂。除了和解剂,温阳剂,还有小数的攻下方剂,如大承气汤、抵当汤等。黎庇留医案中方剂较广阔,遍布六经。可了解到黎庇留遵从《伤寒论》的教导,理法方药严谨,尊重原著对加减用药之运用,如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天花粉,对黎庇留在加减用药上有明确思路。在黎氏医案涉及广泛,当中个别医案独特,黎氏应用经方来治疗外科疾病。发现黎氏喜用大剂方药,用药精简,遵从《伤寒论》的原方组成。在疾病的预后方面黎氏对于阳虚病人多以真武汤及理中汤调理,亦会用食疗来预后,使病愈。结论:本研究的创新性是深入挖掘黎庇留的《伤寒论崇正编》内容,发现黎氏对仲景之脉证方治的特点,及对六经条文的应用及注解,探讨他的用经方的独特之处。其次较全面把黎氏现存的医案全部记录,进行基于属性偏序原理的可视化分析,挖掘黎庇留在伤寒论的实际应用及辨证用方药时的独特之处,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数据库。
其他文献
研究一基于CT影像特征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与颈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背景: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了腰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Facet Tropism,FT)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其中有些研究发现,关节突关节角度更趋向于冠状位的一侧,其椎间盘更容易突出。然而,颈椎FT与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关系却少有研究。目的:探究颈椎FT与颈椎间盘突出的相
目的:虽然以R-CHOP为代表的治疗方案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其一些亚型,如“双表达”淋巴瘤中的疗效仍不太理想,为此我们旨在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观察在“双表达”淋巴瘤SUDHL-6细胞中加入益气除痰方后的增殖抑制作用,线粒体膜电位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其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双表达”淋巴瘤细
1目的基于我院临床病历系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益气消癥方联合化疗治疗IIIB-IV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肿瘤相关抗原、生存期的影响,探索影响临床疗效和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益气消癥方治疗肺癌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西医药理机制,为中医药治疗NSCLC提供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寻找治疗NSCLC的有效专方奠定基础。2方法通过我院临床病历系统,筛查2013年1月1日至2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心阳片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冠心心衰)气阳虚血瘀水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心阳片对冠心心衰气阳虚血瘀水停证患者血浆代谢物的影响,探索心阳片发挥作用的可能生物标志物。方法:1.临床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纳入冠心心衰气阳虚血瘀水停证受试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CCHF-T组(心阳片+西医常规治疗)和CCHF-C组(西医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浆N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调控Nrf2/HO-1通路,研究hUCMSCs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
目的:运用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观察临床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患者(ARCOⅡ期、ⅢA期)与正常股骨头超声声像特征、造影剂灌注模式,定量分析超声造影参数,探讨早期NONFH患者股骨头软骨下骨微血流灌注的特点,评价超声造影
目的:(1)构建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肾阳虚证模型;(2)证实中医经典温补肾阳方剂金匮肾气丸改善骨脂代谢平衡治疗小鼠PMOP肾阳虚证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建立:为构建小鼠PMOP肾阳虚证模型,14只6周龄的C57/BL6小鼠适应性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每组各8只,观察小鼠肾阳虚证候特征,统计肛温、饮水量、摄食量、垫料湿重的证型量化指标;8周后取材,micro-
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方式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越来越年轻化。本病临床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型等多种类型,其中以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的60%,而且往往是其它类型颈椎病的早期表现。中医的外治法在治疗颈椎病的范畴中广为大众所接受,针灸和推拿的临床疗效也在众多医家的研究之间体现,比起现代医学关注解剖形态的改变,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在不同体质的病人
目的:1.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发生的危险因素。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总结中药治疗KD气营两燔证的用药规律。方法:1.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住院的9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将单因素分析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共病失眠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国内外研究发现高血压是睡眠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反之,失眠又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本研究初步探讨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以期为高血压合并失眠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失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