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目前,随着社会节奏的变快,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缺乏运动量等因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成为最为常见的致死、致残疾病之一,研究发现ICVD患者中血管密度高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血管密度较低者,也有研究证实,脑梗死区血管再生程度与Sonic Hedgehog (Shh)信号转导通路有关。Shh信号转导通路主要由信号肽(Shh、Ihh、Dhh)、细胞膜表面的跨膜受体(Ptch,Smo)及下游转录因子(Gli蛋白家族)组成,Shh通路激活后主要通过Gli1蛋白家族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脑梗死后,缺血脑组织中有Shh信号通路的激活,外源性Shh促进脑梗死后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增加缺血组织中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但其机制尚不明了。基于此,本实验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使用Shh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环杷明(cyclopamine)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缺血皮质区Shh信号通路下游分子Gli1、血管再生相关因子VEGF、hFGF及新生血管标记物CD105的表达,探讨Shh信号转导通路对大鼠缺血侧大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再生的影响及机制。材料与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Aretery Occlusion, PMCAO)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162只(体重280-33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模型组和环杷明处理组,每组54只大鼠,每组按照缺血时间(脑缺血6h、24h、48h)分为三个亚组,每个亚组18只大鼠。环杷明处理组在大鼠缺血即刻以0.18mg/kg的剂量经腹腔注射环杷明,假手术组和脑梗死模型组在相同时间以相同剂量和方式给予溶剂。其中每个亚组分别在大鼠永久性缺血6h、24h、48h后取8只动物处死取缺血大脑皮质区脑组织,液氮保存后检测Gli1mRNA含量,另取10只心脏灌注,甲醛固定后,取缺血大脑皮质区做石蜡切片。采用RT-PCR技术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区Gli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缺血皮质区VEGF、bFGF及CD105的表达情况。结果(1)缺血侧皮质区域Gli1mRNA的检测结果脑缺血6h后,Gli1的表达开始升高,并与24h达到高峰,48h开始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脑缺血后6h、24、48hGli1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杷明组在脑缺血6h后也出现Gli1的表达增高,24h达高峰,48小时开始下降,但其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低与模型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侧皮质区VEGF的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可见,棕黄色的颗粒沉积在胞质中,此即为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在神经细胞、内皮细胞及胶质细胞,假手术组可观察到微量的VEGF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并与24h达到高峰,48h有所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环杷明组VEGF的表达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血侧皮质区bFGF的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可见,棕黄色的颗粒沉积在胞质中,此即为bFGF阳性表达,bFGF可表达在神经细胞、内皮细胞及胶质细胞,但是,以神经细胞表达为主。假手术组可观察到微量的bFGF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FGF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并与24h达到高峰,48h有所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环杷明组bFGF的表达有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缺血侧皮质区CD105的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可见,棕黄色的颗粒沉积在胞质中,此即为CD105阳性表达,CD105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假手术组中可见极其微量的CD105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D10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6h就有表达,以后从持续增高直到48h仍未发现有下降,在一定时间内呈持续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环杷明组CD105的表达有所下降,在一定时间里也呈持续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给予外源性Shh信号通路抑制剂环杷明后可以有效抑制通路下游分子Gli1表达。(2)Shh信号通路与脑缺血后血管再生有密切关系,抑制Shh信号通路可下调脑缺血组织中、(?)EGF、CD105的表达,抑制血管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