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密集连接和注意力机制的道路裂缝语义分割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1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基建大国,公路里程不断刷新,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二,但基建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繁重的养护维修工作。因此,公路养护工作逐渐成为当前交通管理的重心。在公路养护工作中,道路裂缝的研究是一项重要任务。实现对道路裂缝进行统计和计算,能够及时查清道路路面的破损情况,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方便有关部门进行数字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本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采用语义分割算法来实现道路裂缝的准确分割。这对于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公路养护水平,有效实施道路维修,保障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道路裂缝的研究如下:首先,构建了道路裂缝数据集,数据集包含三种裂缝类型,分别为单条裂缝、龟裂裂缝、修补裂缝,共计8400张图片,为后续模型的搭建和训练奠定基础。之后,训练测试了四种语义分割网络,评估各网络在该数据集上的分割准确性。DeepLabv3+网络在测试集上的分割精度最高,达到了75.5%MIo U,平均像素精度为92.1%。因此,选用该网络作为本文研究的基准网络,同时对分割过程中出现的细小裂缝分割不精确,裂缝分割出现空洞等现象进行原因归纳分析。然后,为了进一步提高道路裂缝分割精度,对基准网络进行改进。针对细小裂缝分割不完整,大尺度裂缝分割有孔洞等情况,在基准网络的ASPP模块中融入Dense Net的密集连接机制,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以密集连接的方式连接一组空洞卷积层,从而生成了多尺度的特征,可以显著增加模型的感受野和特征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不仅能够对细小裂缝进行完整的分割,而且对裂缝分割中出现空洞的情况,也能进行有效的解决。改进后的网络在测试数据集上的MIo U达到了80.2%,与基准网络相比提高了4.7%。最后,针对裂缝分割过程中出现的路面阴影被分割成修补裂缝,在改进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种类型的注意力模块,分别是空间注意力模块和通道注意力模块。空间注意力模块能够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和其他像素的相关性,且像素之间的相关性不会随距离的远近发生变化,该相关性可以作为权重,作用于特征图,加强裂缝特征之间的紧密连接,保证裂缝分割的完整性。通道注意力模块能够选择性的进行特征表达,将具有高级语义的特征图进行池化,之后与全连接层连接,通过监督学习,赋予特征图通道不同的权重,增强裂缝特征的表达。将这两个模块融入到本文选择的基准网络中,合理的进行实验,提升网络的特征表示,最终在测试集上的MIo U达到83.9%。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应用于道路场景中的裂缝分割,算法精度高,可以应用到实际中,减少人工统计方式造成的人力物力损失。
其他文献
地表臭氧污染(O3)和气候变化加剧成为当今威胁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要素.目前对于O3单一因子对城市树木的影响研究已很难用于准确评估自然城市环境条件下由多种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生态效应.本文综述了O3与二氧化碳(CO2)、干旱、氮(N)沉降和升温的两两交互以及三因子交互作用对中国城市树木生理生化和生长的影响,探讨了O3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树木的交互作用机制过程.CO2升高在光合代谢、抗氧化系统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能一定程度缓解O3升高对树木的负效应.O3和干旱的交互影响存在复杂的作用过程,可能协同
硫化氢(H2S)是现代社会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气体污染物之一,具有高毒性、腐蚀性和污染性,若处理不当会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生物炭因具备良好的吸附特性以及低成本和制备来源广等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生物炭吸附硫化氢技术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影响生物炭吸附硫化氢的因素复杂多样,需要对相关知识和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从生物炭特性、吸附影响因素(生物质原料、热解温度、热解停留时间、粒径)、调控手段(包括湿度、吸附温度、吸附操作条件、改性活化)以及吸附硫化氢机制,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供给水平滞后于交通需求,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加剧,制约了城市发展。为了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交通问题,需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深入研究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促进公共交通的使用。本文以西安市公共交通乘客为研究对象,通过网上调研与实地调研相
目前很少有PM2.5污染与植被覆盖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尝试对此进行补充.基于1998~2016年的PM2.5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栅格数据,以中国内地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NDVI值进行3个等级划分(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并计算相应等级的PM2.5污染浓度.在此基础上,从NDVI的景观尺度和类型尺度分析PM2.5污染的时空特征,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化NDVI景观格局指数对PM2.5的影响.结果 表明:①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东北经济区在植被覆盖相对较低的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期间,执行了严格居家隔离措施,人为排放源急剧降低,但北京仍出现了两次持续重霾污染过程.本研究使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气溶胶数浓度和气象要素数据,结合气团轨迹模式(HYSPLIT),计算了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了两次重霾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演变特征及其潜在源区贡献.结果 表明,COVID-19期间居家隔离措施对PM2.5和黑碳(BC)的日变化特征影响较大,对CO、NO2、SO2和O3的日变化影响较小.两次重霾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是PM2.5,
随着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手段的应用和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某一地质问题,往往在不同时期采集了不同“尺度”(比例尺或精度)、不同“维度”(航空、地面或海洋等)的重、磁位场数据。这就造成了同一地区采集的重、磁位场数据存在着比例尺或精度差异、高度差异,甚至基准差异等问题。如何将这些不同“尺度”、不同“维度”的重、磁位场数据融合成为同一“尺度”、同一“维度”的重、磁位场数据就成为重、磁位场数据融合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系统研究石家庄市季节性典型污染物的重污染传输特征,基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46个环境监测站(PM2.5、PM10、O3、NO2、SO2和CO)及17个气象站(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小时监测数据,利用插值(IDW)和相关方法,分析污染物的季节性时空特征;并结合GDAS数据,采用后向轨迹方法,研究污染物的季度传输格局和潜在源区.结果 表明:①不同季节具有典型的污染物,季节性典型污染物和污染率依次为:春季(PM10,48.91%)、夏季(O3,81.97%)、秋季(PM10和PM2.5,47.54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路网的形成,高速公路改扩建将是今后我国公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应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改扩建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如互通式立交小净距、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不足以及匝道收费站与两侧特征点间距不足等问题引起的改扩建难题,但目前相关规范基本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为了给今后的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提供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本文对上述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提高互通式立交改扩建的设计水平和交通安全
为研究承德市PM2.5中碳质组分的季节变化及污染来源,于2019年1、4、7和10月采集大气PM2.5样品,测定碳质组分浓度.通过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比值、总碳质气溶胶(TCA)及二次有机碳(SOC)的估算,分析碳质组分的变化特征;结合后向轨迹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污染来源.结果 表明,采样期间PM2.5、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26±21.39)、(13.27 ±8.68)和(2.80±1.95)μg·m-3.PM2.5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47.68 ±30.37
近年来汾渭平原冬季雾-霾事件频发,节假日期间尤为明显,除燃煤和工业排放外,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也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因素.2019年2月春节期间对汾渭平原临汾站点的空气质量进行观测.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PM2.5中的13种元素(Li、Be、Ti、Rb、Sc、Y、La、Ce、Zr、V、T1、U和Sn)进行分析测定,并结合站点的气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后向轨迹等方法,分析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与潜在源区贡献.结果 表明,观测期间SO2的平均浓度为58.39 μg·m-3,超过了国家环境空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