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微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树(Populus)隶属杨柳科,主要分布在中国、亚洲、北美洲的温带、寒带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与中东地区。杨木的用途很广,已成为胶合板、纤维板、造纸火柴、卫生筷和包装业的重要原料。截止2007年,我国杨树人工林总面积已达700万hm2,居世界首位。由于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执行连续的短周期、纯林经营模式,对林地的投入减少,重用轻养,导致的地力衰退严重,出现生产力低,抗病虫害能力低,地力退化,生态系统不稳定现象,直接影响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5年生、28年生林龄杨树人工林为对象,以林地相邻农地为对照,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这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为杨树人工林大面积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杨树林地表层0-20cm有机质含量高于无林地。在土壤大量元素中,5年生、28年生杨树林地0-60cm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比无林地下降了32.05%和29.79%,有钾含量分别比无林地高13.36%和43.90%。说明杨树林地要加强对磷肥的施入,钾肥不需增施。在微量元素中,5年生、28年生杨树林地0-60cm层有效铁含量分别比无林地降低了30.31%和31.79%,有效锌含量分别比无林地降低了24.48%和26.50%。在生产上应注意铁肥和锌肥的施入。(2)在0-60cm层范围内,杨树林地的土壤结构向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转变。5年生、28年生杨树林地田间持水量分别比无林地高1.71%和5.08%,土壤容重别比无林地降低了3.12%和6.24%,土壤饱和含水量分别比无林地高6.86%和11.88%,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比无林地高0.26%和5.50%。(3)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直接与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相关。与无林地相比,5年生、28年生杨树林地0-40cm层土壤细菌数量分别比无林地低35.56%和高12.10%,土壤放线菌数量分别比无林地降25.08%和高8.71%。这反映了5年生、28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对照有机质含量的对应关系。(4)林地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结构状况。与无林地相比,5年生、28年生杨树林地0-40cm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1.35%和60.74%,土壤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4.77%和30.17%。与关松荫“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极好(r=0.9)”、李勇“土壤蛋白酶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相关”观点一致。5年生、28年生林地0-40cm层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无林地高16.36%和6.27%,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比无林地高85.08%和15.76%。该结果可能与土壤透气性能提高有关。
其他文献
森林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发展和保护好这些资源,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事业,也直接关系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这是一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
本文在基于域理论的自适应谐振神经网络算法FTART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算法FTART2,该算法学习速度快、分类精度高。基准测试表明,FTART2是一种较好的快速自适应分
斑痣盘菌科(Rhytismataceae)及相关类群是世界菌物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本文采用多性状综合分类的方法,以形态学特征、个体发育、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等
3月份中国进出口形势出现反转,在进口明显回暖的同时,出口增速却大幅下滑。据海关统计,今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延续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企稳回升势头,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速达
本文采用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菌物学分类技术和多形状综合分析方法,从形态解剖、个体发育、生态及地理分布、性状培养等方面,对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斑痣盘菌科成员进行较系统
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不能再单纯依赖要素的投入,而是要走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创新与转型的根本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花大色艳,花色丰富,广泛应用于花坛布置,景点摆设,窗台点缀,家庭装饰中,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矮牵牛需求量日益
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个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都大有帮
党的十八大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出了新的号召.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交汇点上,明确
要想提高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探究课程改革的路径、提高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应该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语言生活实际联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