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区碳通量的特征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oy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研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热点之一。干旱区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41%,集中着全世界38%的人口,其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草地、灌木丛和稀树草原。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对干旱、洪涝、热波等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比较敏感。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干旱区荒漠化已经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尽管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比湿润地区要弱,但它们在调控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趋势与年际变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另外,研究指出,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区将持续扩张,然而,干旱区的扩张将如何影响该区域碳通量的变化仍不明确。本文首先对比评估了几种机器学习方法对半干旱区碳通量不同时间长度缺测数据插补的准确性,发展了可用于填补缺测时段较长数据的插补方法,为研究碳通量长期的变化特征提供数据基础;第二,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站点SACOL站为例,具体探讨了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第三,从全球通量网选取干旱区不同植被类型的站点,揭示了不同植被类型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对环境变量的响应;最后阐明了在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干旱区面积的持续扩张是如何改变该区域碳通量趋势的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通过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选取美国西北半干旱区灌木丛观测站点,对比了四种机器学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ANN)、最近邻居(KNN)、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对该站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不同时间长度缺测数据的插补效果。通过对比发现,四种插值方法的准确性会随着缺测数据长度的增加而减小,ANN和RF的算法比其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高,其中RF比ANN的用时短,更高效。但对于夜间数据的插补,四种方法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基于RF算法设计了双层RF插值框架,插值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对于夜间数据。利用双层RF插值框架得出NEE累积值的不确定性大约为15 g C m-2 year-1,比四年的年际变化值小。(2)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SACOL站为例,探讨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SACOL站草地碳吸收能力(-10.3(?)mol m-2s-1)明显低于在湿润区的草地(-27(?)mol m-2s-1)。该站点碳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的累积值在夏季最大,其次是秋季,而NEE的累积值在秋季最大,其次是夏季。2007-2010年SACOL站NEE的年累积值小于0,表现为碳汇,而2011年降水量较少,整体为碳源。在SACOL站,水分利用率和碳利用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生长季节要显著高于非生长季节。水分限制了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力,但NEE的最大值通常比降水量最大值的出现晚40天左右,表明植被对降水的响应存在滞后表现。此外,前一年的降水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进而也会影响次年的植被生产力。(3)利用全球通量观测网(FLUXNET)的数据,对比讨论了干旱区不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对环境变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比其余植被类型高,碳通量的年际变化也大,灌木丛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最低。不同植被类型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并且随着土壤湿度的变大,植被呼吸作用和土壤温度的相关性越显著,农田的呼吸作用随温度的变化幅度相比其余植被类型高4-5倍。不同植被类型光合作用对降水的变化有滞后响应,一般晚40天左右,40天内累积降水量越多,越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植被GPP水平随着蒸发量(ET)的增加而显著提升,农田的水分利用率最高,灌木丛的相对偏低。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碳利用率发现,农田的碳利用率最高,而稀树草原的最低。(4)利用2000-2014年MODIS的GPP数据,阐明了干旱区GPP的时空变化特征。东亚和北美地区是对干旱区GPP趋势变化贡献最大的两个区域,澳大利亚、南美和非洲是主要影响干旱区GPP年际变化的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干旱区面积的持续扩张会影响植被GPP的趋势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在CMIP5 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模拟下,到21世纪末,GPP相比2000-2014年会分别增加12%和25%,其中由历史的湿润区变为半湿润干旱区,是对干旱区GPP累积值增加贡献最多的区域。就气候类型而言,半干旱区仍控制干旱区GPP的年际变率,半湿润干旱区对干旱区的影响在减弱,而干旱区的影响在增加。因此干旱区面积的持续扩张和干旱区内不同气候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均会影响未来GPP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强调了干旱区生态系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脆弱性,并且受区域气候类型差异的影响需要制定不同缓解气候变化的策略。
其他文献
工作于空间辐射环境中的半导体器件因有源区受到高能粒子轰击而产生的单粒子效应是影响航天器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随着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芯片的特征尺寸减小至20 nm以下时,传统的平面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EFT)由于短沟道效应的影响而不再适用,而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 Field-
吗啡、芬太尼和羟考酮等经典的阿片类镇痛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疼痛的一线治疗,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疼痛。这些经典的阿片类镇痛药绝大多数为Mu-阿片受体的激动剂,在产生有效镇痛的同时,却常伴随有呼吸抑制、便秘和成瘾等阿片样副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阿片类药物在美国出现过量使用和滥用等现象,被称为“阿片危机”,已演变成“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且引起的死亡人数逐年上升。因此,开发低副作用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具有重要的
随着国家能源体系中核能的大力发展,反应堆安全始终被放在第一位,燃料组件作为反应堆第一道安全屏障,保证它在寿期内完整可靠至关重要。目前,流致振动是燃料组件失效的主要因素,因此,本论文主要针对燃料棒以及棒束的流致振动问题,建立关于轴向流中细长圆柱及圆柱束的流致振动模型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为下面四个部分:首先,研究了轴向流中单根圆柱的动力学系统稳定性以及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根据Pa?doussis线性
学位
二阶锥相关优化问题在博弈、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网络设计等诸多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二阶锥约束规划模型(SOCP)和研究尚不充分的随机二阶锥互补约束规划模型(SSOCMPCC)两类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求解算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第二章总结了本文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其中详细讨论了Zhang等学者与Ye等学者关于二阶锥互补约束规划模型(SOCMPCC)稳定性的不同表述,
学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科学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成像设备与成像方法都有了极大的进步,随着图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图像处理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而在图像采集、压缩、存储以及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图像噪声,这些噪声会引起图像失真,导致图像信息的丢失,对比度大幅下降。另外,由于实际含噪图像的图像真值、噪声种类以及噪声密度等级均为未知,使得实际图像的去噪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本文采用多尺度几何分解和神经网络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增多,海上结构物和海上作业船舶遭遇恶劣海洋环境的情况日益凸显,具有大波高和强非线性的畸形波对海上结构物、船舶以及海上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地威胁,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不同波况下畸形波的发生概率以及极限波浪的演化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首先,通过本文建立的基于高阶谱(High Order Spectral,简称HOS)方法的完全非线性数值计算模型,对单向单峰谱随机波列进行了
肽酶作为一类响应细胞反应的多肽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体内,参与营养摄取、信号传导、细胞分化、成熟以及凋亡等生理过程。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常伴随此类酶的过度表达。在肠道微生物菌群中,肽酶也表现出明显的活性差异。近年来,借助于荧光成像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生物相容性好以及非侵入性等优势,探究肽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学或病理学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基于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和近
微通道气-液两相Taylor流具有混合效率高、比表面积大、传递距离短、反应条件均一等特点,实现了流动和反应在微时空条件上的双重控制。由于其模块化的操作模式,容易实现多种工艺的耦合叠加,可通过多级并联进行工艺的放大,从而为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微反应器作为一种多相强化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分离和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条件和应用环境的复杂化和极端化,急需新型可控的高性能微反应器。然而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