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far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50年代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中,对公司融资结构的研究是国际上金融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稳步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选择。此时,研究中国企业的融资行为以及决策依据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公司融资结构的决策会影响到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企业剩余控制权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最后会影响到企业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国外融资结构理论的回顾,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结构以及决定因素的比较,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应用比较分析法、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等分析工具,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法建立分析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的特征和融资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内部融资。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本文从公司治理、融资成本、盈利预期和外在因素等多方面,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这一特殊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股权分置所导致的大股东股权融资成本远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是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重要因素。 本文作者认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有着诸多的负面影响,如资本使用效率低下,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而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证券市场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实现上市公司股份的全流通,实现同股同权,并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必须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选聘、激励和监督经营者的机制,使公司经营者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最优融资决策的依据;国家必须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等措施以强化债务融资的“硬约束”机制,以及完善公司主办银行制度,充分发挥债权融资的公司治理作用;通过培育和发展中国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以及机构投资者,以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进一步保持股票市场的稳步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公司信息披露环境与实施机制,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代理成本。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业也出现了自由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开始加入金融开放的行列。银行业开放是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核心内容之一。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从事金融活动,必然会对当地的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国内银行业发展相对落后,外资银行进入会对经济及当地银行体系产生更为复杂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