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儒家礼法思想的融合与演进--从天道观的视角考察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ong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对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融合其他各家学说,最终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在社会制度方面,汉承秦制,沿用并不断完善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为此后的历朝历代所采用。如果说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由秦朝所开辟,那么,中国封建专制的内涵则开始于汉代。
  毫无疑问,礼法融合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征,并且这一特征贯穿了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始终。然而,在礼、法融合的过程中许多因素对其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学者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阐述礼法融合,有的学者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对礼法融合进行分析,还有的学者从政治文化整合的层面来对礼法融合进行诠释,但从天道观的角度来论述礼法融合的还比较少。在中国古代,对天有多重理解和诠释,有意志且有永恒性意义上的“天”,也有自然法则意义上的天,无论是哪一种理解,“天”都被思想家及统治者作为其治国理论、主张的终极依据。厘清西汉天道观在礼法融合的演进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全面认识和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试从天道观的视角来对汉初黄老思想治国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的这段期间礼法融合的演进进行论述。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选题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及笔者所采用的研究资料、运用的研究方法等问题。结语部分主要论述汉代天道观在礼法融合中的作用和对后世治国思想的影响。
  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西汉儒家天道观的建构与礼法思想的吸收。主要考察两个问题:其一,黄老思想及其天道观;其二,黄老思想中的德刑观。
  第二部分:西汉儒家的天道观及其礼法思想。主要考察三个问题:其一,陆贾的天道观及其礼法思想;其二,贾谊的天道观及其礼法思想;其三,董仲舒的天道观及其礼法思想。
  第三部分:西汉儒家天道观影响下的礼法融合及其体现。主要从礼法融合在西汉法律中的体现来论述,主要包括春秋决狱、秋冬行刑、亲亲相隐、上请制度等方面。
  汉初采取黄老思想治国,其天道观及德刑观必定会对儒家天道观和礼法融合产生影响。但西汉儒家思想家积极参与国家政治,并且不断努力为儒家思想寻找生存和发展的路径。经过陆贾、贾谊、董仲舒等儒家思想家的努力,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登上了正统之位,礼法融合拉开了历史序幕。但当时礼法融合在政治实践中并没有突出的体现,在汉代中期以后,礼法结合的更为紧密,也更多地在政治实践中体现出来。西汉时期产生的礼法融合思想及形成的法律原则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追求真知,提升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拥有好的道德品质,把所学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人民,将来才能大有作为。青年时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的一生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影响。而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在道德方面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分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着的道德知行分离的状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学位
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正在不断得到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将高等思政教育定义为"培养思想过硬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文章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分析其与大学生健康就业心理之间的联系,思考思政教育如何与大学生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工作融合。
从全球视野来看,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是有效企业合规计划的前提与保障。在检察院合规不起诉的探索中,将独立监管人引入合规监管制度是一个亮点。独立监管人不仅在发源地美国以及后续效仿的很多国家中大行其道,我国实践探索对此也甚为青睐。但独立监管人并非超级英雄,即便是在制度与经验都比较成熟的美国仍然难逃实践困境与学术批评。以美国独立监管人的主要争点为鉴,结合我国国情,建议检察机关以参与社会治理为出发点与旨归,
米兰·昆德拉(1929-),是一位享有世界性声誉的小说家,本文要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对昆德拉的小说创作进行研究,主要从作品的思想性、小说的复调艺术和幽默艺术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着重研究昆德拉作品的思想性。昆德拉对存在关键词的探索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的,但昆德拉前后期作品思考的主题并不完全相同,早期作品往往离不开政治和性爱这两个主题,后期哲思的倾向就更为明显了,更倾向于关注遗
学位
为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课——幼儿保育员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幼儿保育员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依据,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本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采用多元化教学实践方法,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提供借鉴。
期刊
节事活动已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被不少城市兴办,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口号的提出,对博物馆进一步融入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与城市节事的互动研究显然是一个颇有意义但却探讨甚少的新课题,本着充分认识该互动的价值、理清该互动的可行性文化内核、合理建构该互动的机制之目的,我撰写了这篇论文。全文共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
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和广大的爱国工商人士及民族资本家,为了能全力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也为了保存中国的近代工业,保护我国的矿产资源免遭他人之手,避免民族工矿企业落入日寇手中,同时也为了增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经济与国防力量,共同发起组织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经济内迁运动,将沿海沿江工矿企业迁往我国西南等内陆地区。内迁的目的地主要在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云、贵、川、湘、桂、鄂、陕、甘、宁、青、新等省。张
学位
犹太人和华人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单独论述欧洲排犹运动和东南亚排华运动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把这两场发生在不同地域与时空的排外运动放在一起,通过对当时侨居国特殊的国内环境和特定的国际环境进行分析,理清两次排外运动发展的脉络,我们会发现二者在发生原因、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本文拟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这两次排外运动发生的内在规律。不难看出,人类自第二次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