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中汉语教材2018年版《中国语Ⅰ》创新点分析 ——基于与2014年版《中国语Ⅰ》对比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hz1970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语I》(东洋图书出版社)是根据2015年课程教育改革大纲编写的新教材,于2018年出版,并在2019年3月投入使用。文章以2018年版《中国语I》(东洋图书出版社)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从教材结构、语言项目、活动设计和文化内容四个方面与2014年版《中国语I》(天才教育出版社)进行了对比分析,以研究前者的创新之处。文章考察了《中国语I》(东洋图书出版社)教材活动与语言内容和文化内容的关联性,以探究教材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或能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中国文化。文章还考察了文化内容与语言内容的关联性,以分析文化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内容。最后总结教材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使用建议。与2014年版《中国语I》相比,2018年版《中国语I》(东洋图书出版社)做出了许多新的改变。最大的创新是教材增加了“课堂活动”的比例,活动丰富且形式多样。教材中大多数活动将语言内容和文化内容有机结合,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其次,教材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降低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再次,教材从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出发,把生词学习放在单元导入部分。最后,教材内容编排得更简明,删掉了复杂的语法说明,让学生在交际中进行句型训练。文章给出了教材使用建议:教师在考虑学生水平和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教材活动。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进行语法说明。同时,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留白处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他文献
职务犯罪在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物质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破坏党政国家机关在人民群众面前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决心坚定,反腐力度空前,反腐高压态势逐步形成,职务犯得到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随着监狱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和监狱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职务犯改造相关学术研究也逐年增多。在此大背景下,职务犯改造方式也逐步规范化,在提升职务犯改造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H省职务犯改造研究受监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斗士、大众诗人,终生致力于为人民办教育,其倡导的生活教育学说是近现代中国最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学说之一,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持续被教育界所研究并借鉴。陶行知研究一度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领域,经历挫折却从未褪色,甚至正逐步形成“陶行知学”。本文以陶行知形象研究为主题,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口述历史法,着力分析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的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才是关键。法官作为司法审判的中立者,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关系着我国司法公正能否实现,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法官队伍是我们当前人才建设的首要任务。法官遴选制度作为任职法官的准入门槛,是法官队伍建设的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官遴选制度不仅关系着我国法官队伍的质量,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2019年新《法官法》将法官遴选作为此次修法的重点之一,在我国社会各界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次修订
近几年来,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日趋严重,气候问题成为各国首脑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政府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并将于2017年开通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是经济建设的最基本单元,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是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根本保证,而合理的制度设计能提高企业主动减排、以及向资本市场传递相关信息的意愿。因
当今,国内外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一致要求发展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其深度学习,这将深远地影响着其未来的教书育人。本文探究设计评论这种教学策略对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阐述了相关的哲学和学习心理学观点,较详细地研讨了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复杂思维、元认知、评价、问题解决、高阶认知水平和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分析、介绍了设计评论教学模式及其一般特性,
法官助理是指专职审判辅助工作的司法人员,该职位发迹于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制度。我国的法官助理制度最早由最高人民法院在1999年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提出,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法官助理制度的实施和不断完善是顺应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这有利于法官从众多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金融消费者的数量不断增长,金融消费者们在现代金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随金融市场发展而来的是增长不断的金融消费纠纷。由于金融消费与金融消费者的特殊性,导致金融消费纠纷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难题。当前我国目前并没有从法律制度上确定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政策性文件和管理办法,也大多是以监管金融机构为重点。除此之外,我国现行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方式在
当今国际社会非常关注少数人权利保护问题,因为大部分国家都是由多民族、多文化的国民组成,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由于多元文化的问题产生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冲突,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少数人问题、有效保护少数人的权益,那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必然成为空谈。所以,如何妥善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是各国都面临的问题。少数人与社会其他成员享有同等人权,同时,少数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还应当享有特别的人权保护,例如对少数人自由交
本文聚焦数据安全、信息泄露等现实问题,立足个人信息保护,以网络服务提供商为研究视角,解读欧盟被遗忘权判例,最终为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借鉴与参考。围绕被遗忘权判例的核心争议,笔者发现欧盟被遗忘权实践集中在利益平衡与平台责任两方面。具体表现为:公民数据权利与言论自由、商业自由的利益平衡;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审查、删除、通知责任,由此建立被遗忘权的基础认知框架。回归中国现实问题,国内不仅有被遗忘权的司法实践
交易机会丧失损害赔偿理论源自德国学者耶林在损害赔偿法研究上的重大发现——缔约过失责任,保护的是缔约过程中守约方因信赖受挫而遭致的损失,大多发生在合同未能成立、归于无效或可撤销情形下。交易机会丧失损害赔偿的实质在于保护随着缔约磋商的进行,交易双方之间不断深化的信赖关系。随着机会利益不断受到重视,各国学说和立法由最初的保守谨慎态度,开始逐渐的承认并支持部分交易机会损失的“可赔性”。在我国,学说上对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