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炎症对新生大鼠肠道发育及肠道菌群早期定植影响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产前炎症对出生1周内的新生大鼠回肠组织发育及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探讨产前炎症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性成熟且无生育史的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雌雄2:1比例合笼,20只SD孕鼠随机分成LPS组(n=15)和对照组(n=5),孕15天时分别腹腔注射0.7mg/kg LPS溶液与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1、密切观察孕鼠术后反应且详细记录孕鼠分娩情况(每胎产仔数、新生大鼠死亡数、存活数、出生体重)。2、采集日龄1d、3d、7d新生大鼠远端回肠组织予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闭锁连接蛋白(Zona Occludens-1,ZO-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收集日龄3d、7d新生大鼠结肠内容物,提取结肠内容物细菌总DNA,PCR扩增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双端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观察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情况和动态变化。结果:1、动物模型和新生鼠情况:LPS组SD孕鼠平均体重是274.6±22.9g,对照组SD孕鼠平均体重278±22.4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LPS组每胎产子数9.6±4.45只,对照组每胎产子数10±4.42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LPS组子鼠出生体重6.5±0.73g,对照组子鼠出生体重6.7±0.69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HE病理染色:对照组:1d、3d、7d三个日龄回肠整体结构基本正常,肠绒毛结构完整,排列整齐,黏膜上皮细胞未见显著坏死脱落,粘膜下层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LPS组:1d可见肠组织结构紊乱,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水肿严重,黏膜下层水肿并可见炎症细胞浸润;3d大部分上皮细胞水肿严重,部分肠组织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较1d明显加重;7d肠部分上皮细胞水肿严重,部分肠组织黏膜下层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较1d、3d均明显减轻。在日龄1d时,LPS组回肠粘膜损伤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在日龄3d时,LPS组回肠粘膜损伤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在日龄7d时,LPS组回肠粘膜损伤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1.00)。3、ZO-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的肠上皮ZO-1蛋白呈深棕黄色,均匀分布在回肠上皮细胞层外侧,LPS组回肠组织中的ZO-1蛋白染色变弱且分布不均匀,显示为不连续的斑点或短条带;与对照组相比,LPS组新生大鼠回肠ZO-1的平均光密度值在1d和3d时明显降低(1d P=0.005;3d P=0.003);在7d,LPS组中ZO-1的平均光密度值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结肠内容物16S rRNA测序情况:(1)全部优化序列依据相似性0.05);在日龄7d,LPS组的变形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27.1%vs 7.9%,P=0.01;0.8%vs 0.003%,P=0.04),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71.6%vs 91.6%,P=0.01)。(2)在属水平:在对照组3d、7d与LPS组3d、7d中相对丰度≥1%菌属均由乳酸杆菌属、志贺-埃希菌属、链球菌属和鼠杆菌属组成。对照组中,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由日龄3d时的39.0%增至7d时的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志贺-埃希菌属相对丰度由日龄3d时的48.1%降至日龄7d时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链球菌属相对丰度由日龄3d时的8.5%降至日龄7d时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日龄7d时,LPS组中志贺-埃希菌属相对丰度24.3%高于对照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S组乳酸杆菌属和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67.0%vs 89.1%,P=0.01;1.0%vs 3.6%,P=0.04)。结论:1、孕期LPS暴露可影响新生大鼠肠道发育,破坏肠上皮完整性,这种对肠道的影响可持续一周以上。2、孕期LPS暴露可改变新生大鼠肠道菌群早期定植的结构,延缓有益菌定植,促进潜在致病菌定植。3、产前炎症破坏子代肠道的完整性和导致肠道菌紊乱可能是子代NEC发生的机制。
其他文献
背景:口腔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在口腔癌中最常见。据统计口腔癌患者在世界常见男性癌症中排名第八,在女性癌症中排名第十四。针对OSCC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有约一半患者在被诊断为OSCC时已出现转移,而肿瘤的转移正是产生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十年来,OSCC患者的生存率以及预后情况仍
目的:探究眼眶自体脂肪移植术对修复眶周凹陷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试验为回顾性的病例研究,研究涉及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隶属医院眼科就诊并住院接受眶周自体脂肪移植矫正眼眶凹陷的9名患者。这9名患者接受自体脂肪移植矫正眼眶凹陷的原因分别如下:因外伤等原因接受眼球摘除术,术后因眼眶周边软组织失去支撑造成眼眶凹陷(3人);因曾患有眼眶肿瘤等原因,一期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术后
研究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纳入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经病理确诊为I期-IV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73例,时间从2012年至2019年12月31日。所有患者在术前1月内行盆腔MRI扫描。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所有诊断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进行Kapp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亚低温疗法对气道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探究亚低温对A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雄性昆明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2)、亚低温组(H组,n=12)、常温组(N组,n=12)。在光源引导下,用微量进样器行气管插管,模型组(H、N
目的:探讨以垂体功能障碍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过程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收治的1例以腺垂体功能减退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以垂体功能障碍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回顾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1.该例资料:女性患者,56岁,以乏力、纳差、头
目的:对小鼠胰腺内分泌细胞进行分离与提纯,并创建C57BL/6糖尿病小鼠模型及糖尿病小鼠胰岛移植模型。探究植入后使用早期干预剂奥曲肽,对糖尿病小鼠术后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并通过使用奥曲肽作为干预因子,对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进行加药处理,观察细胞于常、缺氧条件下的凋亡,增殖及因子表达水平,探讨在胰岛移植术后早期,奥曲肽对胰岛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取C57BL/6小鼠,经麻醉后
背景及目的:VAP-1既是一种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又是氨基脲敏感的胺氧化酶。其在多种细胞与组织中广泛分布,且可以调控炎症和多种免疫性疾病,因此,VAP-1已经成为疾病治疗的潜在靶标。近年来研究发现VAP-1与肿瘤的关系密切,过表达的VAP-1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复发率及死亡率等不良结果有关,然而VAP-1对肿瘤的作用和调控方式仍不明确。VAP-1可以通过激活内皮细胞上的NF-κB通路,诱导趋化因子IL
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下缝线锚钉系统“X”型固定对比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外侧髁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5例股骨外侧髁骨软骨骨折患者,纳入29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1例。其中右膝急性损伤19例,左膝急性损伤10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关节镜下缝线锚钉系统“X”型固定骨折技术;B组采用关节镜下空心加压骨螺钉+
目的:探讨茶多酚在脂多糖介导的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炎症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甲状腺相关眼病组:纳入因压迫性视神经病变行眼眶减压术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n=6),术中取球后眼眶结缔组织标本。对照组:选取与实验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因陈旧性眼外伤或非炎症性角巩膜葡萄肿行眼球摘除的患者(n=4),术中取球后眼眶结缔组织标本。纳入患者均无活动性炎症。选取眼
目的: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延缓肝脏纤维化成为改善慢性肝病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在肝脏纤维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此外,NLRP3炎症小体通路激活也发现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转归密切相关,但巨噬细胞是否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通路影响肝纤维化尚无研究报道。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巨噬细胞经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