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老堡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构造初步分析

来源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堡铅锌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扬子地台南缘的正向穹褶带上,从区域地质背景上看,老堡处于桂北台窿九万大山穹褶带东缘,三江一融安深大断裂西侧及次级和里一培秀逆断层东侧,构造运动频繁,三江一融安深大断裂长期活动,褶皱构造发育。本文针对老堡铅锌矿成矿特点,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在对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铅锌矿地质特征着手,对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铅、锌元素分布规律、构造控矿特征及富矿定位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并在野外工作和室内地质解析基础上,对矿区找矿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认为: 1.通过对控矿构造的初步解析,认为该区主要受加里东期近东西向挤压形成的NNE-SSW向构造。老堡复式向斜为一纵弯褶皱,为弯滑作用与弯流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该地区的主干构造,主导着层间断裂与成矿。 2.矿区的构造期次主要有三期。第一期为成矿前构造,即褶皱的形成,构建了老堡地区的基本构造框架,而层间滑动,使褶皱的转折端及两翼产生虚脱部位,岩石破碎,提供了容矿空间,与矿区外围的三江一融安深断裂以及次级的和里一培秀断裂,为深部成矿流体的上升提供了导矿通道;第二期为成矿期构造,层间断裂再次活动,使成矿流体富集成矿;三为成矿后构造,破坏了原有的矿体结构、构造,甚至矿体被错断。 3.老堡铅锌矿床受构造与岩性的双重控制,赋存在褶皱的转折端虚脱部位及两翼滑移量较大,岩石较破碎的白云岩层。根据工程揭露与工程纵向进行品位分形结果显示,往深部Zn矿化的连续性更为稳定。 4.通过对矿石及围岩包裹体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温度为中一低温,属于NaCl-KCl-MgCO<,3>-H<,2>O体系,为富卤素、富碱质的溶液,成矿流体的流向由东至西。成矿深度由东到西逐步变浅。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变质水,而硫源则为海水硫酸盐,金属矿物则有可能来自前寒武变质岩系中。经与湖南花垣、龙山铅锌矿床类比,认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为热卤水与变质水混合热液,属中一低温后成层控矿床。 5.依据区域资料与矿区矿体的研究,认为在矿区内应加大对银矿冲向斜深部的找矿工作力度,而石门向斜转折端,大滩矿点两个地点则为找矿前景地段。
其他文献
广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土地寸土寸金,市西北部亦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区域,有已建和在建的大量重要工程设施,然而该区域是地下岩溶发育区,各种地下岩溶深浅不一、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给
南拉萨地体中生代的火山-沉积地层与新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南拉萨地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在中新生代岩浆岩、构造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开创性成果,
地下岩石处于复杂的地质环境下,高温高压可以导致岩石的物性性质发生变化。同时,在地下流体作用下,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与地下流体可以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使岩石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反
学位
本文介绍了长沙盆地白垩纪红层软岩在盆地内的分布范围,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及其红层岩类的划分,并以长沙盆地的核心部位—长沙市区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长沙地区白垩纪泥质粉砂岩
  本论文主要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详勘ZK169钻孔岩芯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采用多学科协同研究的方法,通过年代学分析(共测试18个样品)、沉积物粒度分析(276个样品)、粘土矿
奥地利微电子推出新款磁性位置传感器奥地利微电子公司日前宣布推出新的磁性位置传感器系列,新产品具有突破性技术,能对高速旋转的车轮进行极其准确的角度测量。新的“47系列
如何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提高干部在现代化建设中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新时期对每一个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
本文在详细阐述了MAT261热电离同位素固体质谱计(TIMS)单接收和多接收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结构的基础上,针对单接收测定存在明显的测试周期长,测定结果稳定性差,准确度和精度不高,误
新生代以来,浙北地区构造地貌表现为北东东向的断陷盆地、北东~北北东向的地垒-半地垒构造山地以及受这些山地控制的水系和北西向的面状沉陷相互叠加的格局,不同的构造地貌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