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维材料的设计及电磁性质的理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vxq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石墨烯发现以来,二维材料获得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物理、化学、材料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由于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原子量级厚度的结构特点,并表现出了优异的光电、机械和热学性能,因此在不同领域特别是高性能纳米器件开发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石墨烯的室温电子迁移率约为104 cm2V-1s-1,能够制造快速运作的晶体管。二硫化钼从块材到单层,电子结构发生改变,间接带隙变成直接带隙,观察到的光致发光和吸收光谱也随层数发生改变,可用于多种低维光电子器件。然而,磁性材料这一凝聚态物理及材料物理的重要成员在二维材料领域却长期处于缺席状态。直到2017年,二维磁性材料首次在实验室合成,长程磁有序在二维条件下得到了实验的证实。之后,磁性的研究成为了二维材料领域的前沿热点之一。目前,实验上发现的具有本征磁性的二维材料屈指可数,而且居里温度都较低,还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另外,二维磁性产生和调控的理论机制也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在此研究背景之下,我们尝试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寻找新的二维材料,并对其电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过渡金属磷硫化合物(TMPS4)单层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与磁性等性质。对应不同的过渡金属元素,该类材料展现了丰富的电子结构特性,涉及了铁磁、反铁磁和非磁的金属和半导体材料。通过对磁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文章还发现了二维磁性材料中倾斜易磁轴的存在。主要内容如下:(1)二维TMPS4体系的电子结构与磁性研究。我们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TMPS4的单层二维结构,这里TM指过渡金属元素,涉及了3d过渡金属的所有九种元素,包括Sc、Ti、V、Cr、Mn、Fe、Co、Ni和Cu。论文首先对这一系列材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形成能和剥离能的计算结果发现,这类二维材料的剥离能均与石墨烯接近且形成能均为负值,表明实验上通过机械剥离和化学合成等途径均有可能制备这一系列二维材料。而室温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则进一步预测了材料在室温下的热力学稳定性。我们进一步对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二维TMPS4体系具有丰富的电、磁性质,涉及了多种自旋电子器件材料,其中重要的有铁磁,反铁磁性质的半导体和半金属材料。利用分子场理论和交换模型,我们解释了体系中的磁矩差异和磁性原子耦合的规律。对于铁磁半导体CrPS4,基于海森堡模型的蒙特卡洛方法预测其居里温度约为50 K,高于实验上前先发现的二维磁性材料CrI3(45K)和Cr2Ge2Te3(30 K)。最后,论文基于形变势理论计算了半导体Sc PS4的载流子迁移率,发现其空穴迁移率高达8580 cm2V-1s-1。因此,这一系列单层TMPS4二维材料有着多种不同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特征,在未来的低维电子器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二维铁磁材料FePS4的磁各向异性研究。我们对单层FePS4的磁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计算得到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表明单层FePS4属于铁磁半金属,即在一个自旋通道表现为半导体,在另一个自旋通道则表现为金属,这种性质在自旋极化输运器件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海森堡模型的蒙特卡洛方法预测获得单层FePS4的居里温度约为60 K。在考虑自旋轨道耦合情况下进一步研究材料的非线性磁矩时,我们发现单层FePS4体现出了明显的磁各向异性行为,而且易磁轴的方向既不在二维面内也没有沿着平面的法线方向,而是位于和法线存在一个夹角的斜线上。进一步理论分析推测该现象是来自于FeS八面体的磁晶各向异性和材料平面结构附加的形状各向异性之间的竞争。
其他文献
生物膜离子通道在细胞及生物个体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离子通道内离子迁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探究细胞及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具体过程及原理机制,对药理学的发展及新药研发等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纳米孔传感技术,可检测离子通过纳米通道易位时的电学变化情况。本课题研究制造小尺度纳米通道用以模仿离子通道,并对离子在通道内的迁移规律做初步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制备小尺度纳米通道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介质电击穿
由于编织工艺的复杂性和生产过程的差异性,导致复合材料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为得到准确的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模型,需要全面考虑复合材料结构参数的非均匀性和随机性。因此,研究复合材料不确定性参数识别方法,已经成为现代工程科学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复合材料不确定性参数识别方法,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针对复合材料不确定性弹性参数场描述方法开展研究。基于K-L级数对复合材料弹性参数场进行展开,提出一种基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细菌几乎充满每个角落,其中一些致病的细菌会威胁人们身体的健康。因此,实现材料的抗菌功能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材料的表面处理可以实现材料的抗菌化,这成为现在抗菌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以6063铝合金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先运用阳极氧化工艺再合金表面制备了多孔膜,然后以硫酸阳极氧化膜作为交流电沉积Ag的模板,成功制备了抗菌功能膜。综合运用各种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电解液类型、氧化电
目前白光LED器件普遍采用蓝光GaN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制备而成,器件显色指数不高。为提高显色指数可将多种颜色荧光粉混合后制备白光LED,但这种荧光粉混合物普遍存在相位分离、色度偏移等缺点。利用紫外LED激发单组分的白色荧光粉是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办法之一,而制备高荧光量子效率的白色荧光粉就成为该法的关键。铅基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独特的缺陷容忍性以及荧光波长可调、荧光量子效率高等优点有望用于高荧光量子效
纳米孔主要分为固态纳米孔和生物纳米孔。固态纳米孔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其机械性能更加优异,因此它在纳流体器件设计上与离子输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上更具优势。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氯化镧溶液里的离子输运反应过程,以MD模拟仿真的模式,分析研究了影响氯化镧溶液在纳米孔里输运的主要因素。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所示:氯化镧溶液浓度对溶液离子电流的影响。对于部分单价和二价离子,离子电流一般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
全无机卤化物钙钛矿由于荧光量子产率高、荧光发射峰窄、发射波长可覆盖整个可见光区等优异光学性质,成为光电功能材料领域热点材料之一。掺杂是调控纳米晶光电性质的重要办法。以二维卤化物钙钛矿为宿主材料进行掺杂,由于二维钙钛矿较强的激子结合能以及较弱的电磁屏蔽作用将有助于增强宿主-杂质间相互作用,从而展示出与掺杂三维钙钛矿不同的光电性质。鉴于掺杂卤化物钙钛矿大多采用三维纳米晶宿主的研究现状,本论文将致力于二
光场的操纵一直是光学领域内重要的研究目标。在传统光学中,利用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所累积的相位可以实现对光场偏振态、相位等特性的操纵。然而,自然界中已有材料的折射率有限,且利用光波在已有材料中的传播光程变化实现光学调控的光学系统大多质量体积庞大。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学超表面调控光场的方法。光学超表面是亚波长散射体的二维阵列,可以用于修改光的不同特性(相位、偏振、强度等)。亚波长散射
卷曲二维材料得到的一维纳米结构不仅能继承二维材料的优异性质,还会表现出专属于一维纳米结构的本征物理或化学性质。碳纳米卷和二硫化钼纳米卷已经作为优异的一维纳米材料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磷烯为研究对象,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不同大小、层数和手性的磷烯纳米卷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等性质。主要结论阐释如下:(1)黑磷纳米卷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黑磷是继石墨烯和二硫化钼之后又一个引起研究者们广泛关
超黑材料一般指光反射率小于1%,吸收率大于99%的材料。由于能够捕获几乎所有的入射光,超黑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和能源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有的超黑材料主要包括具有低折射率的碳基材料及具有特殊表面结构的镍磷合金、黑金和黑硅等材料。但大多数材料的制备方法复杂,成本高昂,且仅能在相对较窄的波段范围内表现出超黑的特性。鉴于此,本课题尝试采用简单易行的动态氢气泡模板(DHBT)法开发具有宽波段超黑性能的新金
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型光学材料的出现和应用。近年来,非线性光学材料发展非常迅速,除了常规的体材料以外,微纳结构材料的发现使得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范围拓展到了纳米尺寸,在这其中核壳纳米材料为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一般情况下由于核壳纳米粒子具有优于单一金属纳米粒子的性能,因此在电子、光学、催化和微电子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非线性光学领域,核壳结构粒子因其比单组分的纳米粒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