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2树脂吸附性能研究及在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应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抗氧化性较好的D72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与Fe(II)、Fe(III)进行离子交换并应用到苯酚羟基化反应,对Fe-D72树脂的催化性能进行基础探究,具体研究工作分为两部分。首先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法研究D72树脂对Fe(II)、Fe(III)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大小、初始溶液的金属离子浓度、吸附所用的时间长短、溶液温度、颗粒粒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用相关理论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效果分析探究速率控制步骤和吸附等温过程模型,最后通过多种表征手段探讨树脂吸附离子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Fe(II)、Fe(III)溶液的pH值分别控制在3.0和1.7;吸附平衡时间确定为120 min;树脂粒径范围控制在0.6-0.45 mm,吸附温度为40℃;此时,D72树脂对Fe(II)最大吸附量为98.8 mg·g-1,Fe(III)最大吸附量为113.8 mg·g-1;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能较好地描述D72树脂对Fe(II),Fe(III)的吸附行为;采用HPDM和SPM两种模型探讨吸附过程速率控制步骤,吸附过程反应初始阶段液膜扩散控制作用比较明显,整体以颗粒内部扩散为主;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表明:Fe(II)、Fe(III)成功与钠离子进行离子交换,金属离子与磺酸基功能基团的综合作用力使D72树脂吸附性能稳定。在苯酚羟基化反应研究上,通过单因素法研究催化剂的含铁量大小,反应温度,反应所需的时间,催化剂用量的多少,苯酚/过氧化氢摩尔比,溶剂水量多少等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正交试验,同时通过制备混合Fe-Cu-D72树脂对催化效果进行改进,最终通过优化操作条件达到如下催化效果:苯酚转化率达到40%-42%,苯二酚选择性在92%-94%,苯二酚收率在37%-39%。分别控制初始溶液浓度为1 mol·L-1的氯化铁和氯化铜溶液制备Fe-Cu-D72树脂,保持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苯酚转化率提高到45%,苯二酚选择性稳定在95%。Fe-D72催化剂连续重复利用4次,催化性能稳定性较好。运用SEM表征观察树脂孔道分布均匀,便于反应物进出;FTIR表征表明D72树脂与金属离子的综合作用力导致金属离子稳定存在,发挥催化作用,且反应之后的催化剂催化稳定保持较好。
其他文献
主要介绍了钠碱法脱硫工艺成功应用于阳极炉烟气的洁净化治理.创新性的应用了集成 式脱硫塔,将烟气净化、降温、吸收集成于一台脱硫塔,在后端设置尾气吸收塔作为保安塔,系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哈敦嘎日迪-13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处方中的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色谱条件:C18
在商品林经营中,以材积生产率为问题的研究方向,通过计算和分析认为,单层林每公顷材积生长量比复层林高1/4,且单位树冠量的材积生长量也比复层林高.
本文通过对传播学界"范式"这一术语的语用考察以及对库恩范式的深入再解读,发现传播学界长期在两种不同的概念上使用"范式"这一术语:一是来源于对自然科学发展史的总结提炼,
针对反导地基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与发射架配对问题,综合考虑雷达跟踪、拦截器识别和拦截等三个影响拦截成功率的关键因素,采用几何建模、决策等方法建立了雷达与发射架配对决策
与主流观点不同,西方左翼学者强调"阶级问题具有持续的重要性","后工业社会"中阶级不平等仍然存在,‘阶级社会还未消亡,而真正的无阶级社会还没有诞生’,而事实上,西方之阶级
本文旨在以佛克马的《比较文学和新的范式》为基点,探究在跨文化背景下佛克马对于比较文学在思考。佛克马提出不同研究领域具有科学关联,文学研究也应如此,尤其是比较文学研
目的比较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其中采用PFN-A内固定32例(PFN-A组),采用INTER-tan髓内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of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头痛、猝倒,视力及听力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企业并购是企业扩大自身规模、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的一种重要战略。新三板市场业务目前正处于激烈竞争阶段,尽管历经了摘牌被收购的困境,但同时又获得了生机,翻身并购同行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