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TCA术后再狭窄是影响冠心病介入治疗预后的关键问题,也是动脉硬化及其斑块基础研究的难点问题。西医和中医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诸如发病机制不清楚和疗效不满意等问题。我们拟从中医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治疗创伤的思路出发开展此项研究。 目的 1.建立非球囊拉伤、非动脉造影的PTA术后再狭窄(RS)动物模型;2.进行益气活血解毒法及其方药与活血化瘀法为主的血府逐瘀胶囊防治RS的对比研究。 方法 1.非球囊拉伤、非动脉造影的PTA术后再狭窄(RS)动物模型的建立:(1).选用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3组,电刺激组在颈总动脉外膜施以电刺激术,术后高脂饲料喂养8周。假手术组动物高脂饲料喂养,不做电刺激,正常组不施加干预因素。电刺激组动物分别在术后3天、1周、3周各取2只动物、术后6周取6只动物处死、留取颈总动脉,常规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弹力+VG染色,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动态观察电刺激后的病理变化,并与颈动脉的体表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做相关分析,建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检查为辅的家兔颈总动脉管腔狭窄的评价方法。(2).电刺激术后8周超声评价血管狭窄程度,选择电刺激组颈总动脉狭窄动物进行球囊扩张,建立PTA术后再狭窄模型。2.将PTA术后动物随机、均匀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巴米尔和普伐他汀)、中药A组(血府逐瘀胶囊)、中药B组(益气活血解毒方)分别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每日给含药饲料,共4周。在PTA术后1天、3天、1周、4周取血做相关指标检测:血脂、C-反应蛋白(CRP,免疫比浊法)、血浆内皮素-1(ET-1、放免法)、血清一氧化氮(NO,硝酸酶还原法)、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ABC-ELISA法)、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C-ELISA法);PTA术后2周、4周超声检查颈动脉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判定疗效;PTA 4周后处死全部动物,颈总动脉取材、病理切片行HE、弹力+VG和Masson染色,抗兔巨噬细胞单克隆抗体RAM11和抗兔α-SM-actin免疫组化染色(均为SABC法),所有病理染色切片经显微镜成像系统照像后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配合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病理结构,分析药物对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 结果 1.颈总动脉外膜电刺激并饲喂高脂饲料后的血管动态病理变化:术后1周动脉内有血栓形成,内皮剥脱和部分内弹力板断裂,内皮细胞呈电刺激特有的竖立状增生,中膜平滑肌细胞正常,局部少量平滑肌细胞核有水肿、消失,外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3周以上内膜有细胞及纤维基质增生增厚,内膜下脂质沉积,造成管腔狭窄,内弹力板和中膜弹力纤维有断裂,以损伤部位最为明显,外膜刺激部位有轻度增厚。术后6周6 一2一益气活血解毒方和血府逐疲胶囊对家兔PTA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研究只动物颈总动脉均形成管腔狭窄,增厚内膜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为平滑肌细胞。 2.超声与病理相关性分析:超声可见血管狭窄部位管壁增厚,管腔缩小,有强回声光斑或血流有充盈缺损。超声与病理相关性分析表明,超声测量内径与病理所测内径呈线性正相关,OR司.361,P<0.05;超声膜厚测量与病理内中膜厚度也呈线性正相关,OR=0.5 26,P<0.01;超声检测血管内有无斑块与病理的狭窄程度高度相关,0R=0 .7%,P<0.01。超声对血管狭窄程度和药物疗效的评价结果也与病理评价结果基本一致(P>0 .05)。 3.PTA术后4周病理学观察与定量分析:光镜下正常组颈总动脉内膜完整无增生;假手术组内膜欠完整,有脂质沉积和灶性增生;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均见动脉管腔狭窄,内膜明显增厚,以平滑肌细胞及基质增生为主,内膜下脂质沉积,有脂质空泡存在,内弹力板部分破坏、断裂。定量分析表明,各给药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颈总动脉病理狭窄率和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西药组能够明显抑制内膜中膜厚度和内膜中膜厚度比(与模型组比较,P<0.05),并通过改善外弹力膜面积、外弹力膜周长、内弹力膜周长等对动脉重塑有益(与模型组比较,P<0.05),中药B组对改善内膜中膜厚度方面有明显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各给药组对局部泡沫细胞沉积的减轻和内皮细胞的修复都有一定作用。 4.对细胞因子水平及内膜增生成分的影响:在PTA术后4周,各药物组的血清PDGF都有降低(与术后3天比较,P<0.05),但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TA术后3天各给药组和模型组TGF一口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术后1周时中药A组下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P<0.05),术后4周时各给药组均有下降,尤以中药A组最好(与模型组比较,P<0.05)。a一 SM一actin免疫组化分析证明增生的动脉内膜细胞成分主要为平滑肌细胞,各给药组对增生的内膜平滑肌细胞阳性面积百分率无明显改善作用;Ma 55。n染色定量分析表明,各给药组对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的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仍,P<0.01),中药B组作用最明显(3 0.92士10.05%VS 1 5.87士8.03%,P<0.01)。 5.对血清CRP和局部巨噬细胞RAMll阳性表达的影响:PTA术后1天、3天模型组和其他各组血清cRP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