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63+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在恶性胸腔积液鉴定与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g795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胸腔积液是许多肿瘤的一种常见的晚期临床症状,包括肺癌和乳腺癌等。利用细胞学检测法来鉴定胸腔积液是良恶性存在敏感性较低、主观性较强的弊端,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另外化疗药灌注伴随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更敏感可靠的检测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巨噬细胞在恶性胸腔积液肿瘤微环境中作为一种调节性细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猜测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可以作为鉴定恶性胸腔积液较为敏感的生物学标志与治疗的靶点。本实验中我们选取5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以及50例非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与外周血,其中恶性胸腔积液均经细胞学鉴定发现有肿瘤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巨噬细胞亚型,再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恶性与非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CD14+单核/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然后采用双盲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采用统计学方法Student’s t-test、秩和检验以及ROC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胸腔积液中均表达CD14+巨噬细胞,并且在恶性胸腔积液中高表达,与非恶性胸腔积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胸腔积液中高表达抑炎性细胞因子,在非恶性胸腔积液中高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p<0.05)。提示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微环境。更重要是CD163+CD14+细胞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特异性高表达,与炎性胸腔积液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外周血中几乎不表达。当选取3.65%作为Cutoff值时,CD163+CD14+做为鉴定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性为100%,敏感度为86%,在40例双盲实验中,特异性为100%,敏感度为78.9%,共140例胸腔积液的检测结果显示CD163+CD14+巨噬细胞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特异性高表达,进一步验证CD163+CD14+巨噬细胞可以作为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性标志。并且发现CD163+CD14+巨噬细胞(M2型TAM),主要分泌抑炎性细胞因子,因此促进M2型向M1型巨噬细胞转化可以作为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新战略。铜绿假单胞菌已经被证实通过活化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DC细胞进而激活免疫系统,本实验中通过CD14磁珠分离来自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单核细胞,体外加入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处理6h,利用qRT-PCR技术分析恶性胸腔积液中TAM相关基因在加药处理后基因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抑炎性细胞因子如Arginase、TGF-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NOS,TNF-上调另外药物作用会诱导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高表达TLR4。总之,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上调TLR4进而逆转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的表型与功能,因此我们提出初步的理论,认为高表达CD163的巨噬细胞可以作为恶性胸腔积液鉴定与治疗的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油辣椒制品作为“老干妈”公司的主要产品,由于其味美价廉,深受大众青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现有的生产能力不能更好的满足生产需求。为了提高产能,改变以人工为主的生产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低碳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内对现代木结构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目前,我国建造木结构的原材料大多还依赖国外进口的工程材。为使木结构
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提高老年人公共健身设施设计的“包容度”和“体验感”。针对现有公共健身设施的设计缺陷进行了分析,对包容性设计理论进行了介绍,通过对老年人群体认知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已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0例,
针对船舶岸电一体化系统岸电接入时,船岸两侧电力系统的差异以及船舶负荷无缝切换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并网过程多时段划分的船舶岸电并网功率波动平抑策略,对合闸前、合闸时、
<正>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农发行党委深刻把握这一核心要义,以提升组织力为根本,突出强化政治建设,认真组织全行基层党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为有效推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近日公布了古生物DNA分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中埋藏的古代植物里,含有能够提取、扩增、测定序列的DNA分子.这一
叶黄素(Lutein)是类胡萝卜素集团中重要的一种,大量存在于万寿菊花中,具有重要的药用及食用营养价值。叶黄素主链上含有九个共轭双键,赋予其很强的抗氧化性,对氧自由基的清除
钢丝绳吊索是悬索桥最重要受力构件之一,钢丝绳吊索长度精度直接影响悬索桥的线型、受力和桥梁使用寿命。提高钢丝绳吊索的长度精度是悬索桥建设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通过改变
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各种化学微推进技术和微电推进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不同微推进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微推进系统基本特征,并分析了微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