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润湿反转剂及反转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8197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石油需求稳步增加,而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开发难度不断加大,对国家能源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我国致密油的储量丰富,使它成为石油领域重要的接替能源,加快推进致密油的开发已成为必然选择。一些研究表明,油湿储层转换为水湿可以有效提高致密油的采收率,而具有纳米结构的液体在可注入性和改善润湿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致密油增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吉木萨尔区块为研究背景,通过调节主剂、助剂、聚合物及油相的配比与粒径测试相结合,研发出五种经济、安全、环保的纳米润湿反转剂。并在此基础上对纳米润湿反转剂进行基本物性测试,考察纳米润湿反转剂适用储层的基本参数。从微观角度,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探究纳米流体在岩石表面的吸附情况和微观作用机理。从宏观角度,对纳米流体进行与煤油的界面张力测试,接触角测试和岩芯驱替实验,评价纳米润湿反转剂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五种纳米润湿反转剂,性能稳定,可稀释性良好,粒径在8~25nm,通过浓度变化或者配方变化,可以控制纳米润湿反转剂粒度及分布,调控纳米润湿反转剂的尺寸;通过接触角、全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证实纳米润湿反转剂具有润湿反转功能,显示纳米润湿反转剂可在1~2h之内改变表面性质,使之变为水湿,油滴接触角显著增大,其0.1%浓度时,界面张力维持在2m N/m以下,利于返排和驱油;针对吉木萨尔区块砂岩,优选纳米润湿反转剂1#具有较好的剥离油滴能力,洗油效果优秀(效率>95%)、助排效率(>85%)和启动压力(降低一半),且纳米液体伤害略小于普通助排剂。综合上述,根据实验结果可归纳得出纳米润湿反转剂的作用机理。随着纳米流体通过储层,纳米颗粒逐步释放表面活性剂,在岩石表面吸附,将亲水基团暴露在外侧,形成微纳米的亲水结构,使储层转变为水湿,油水界面张力大大降低,提高了洗油效率。
其他文献
体外合成生物学是合成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外合成生物学是将底物,酶,酶复合物和辅酶等加入到一个反应体系中,定向完成底物到目的产物的高效转化。与体内合成生物学和代
三重态光敏剂是一类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系间窜越到达三重激发态,再将能量传递给其他分子,促进其反应的发生,而自身回到基态的分子。三重态光敏剂在三重态-三重态湮灭(TTA)上
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使分布式电源技术和微电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光伏、风机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及微电网的接入,对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环保性存在积极影响。然而,由
金属氰化物/异氰化物和加氢金属氰化物/异氰化物是星际空间中重要的金属载体。对于低周期14族元素(X=C/Si/Ge)的氰化物/异氰化物和加氢氰化物/加氢异氰化物,已经在理论或实验上有相关研究报道。但是,对于锡(Sn)和铅(Pb)的类似物,却没有相关的报道。本论文中首次在CCSD(T)/def2-QZVPP//B3LYP/def2-QZVPP水平下对[X,C,N]和[H,X,C,N](X=Sn/Pb
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Evolutionary Algorithm)在多目标优化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很多研究已经验证了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的性能,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其对帕累托前沿的形状比较敏感,在处理具有复杂帕累托前沿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解集分布不均,无法覆盖整个帕累托前沿的现象。本文针对这
医学诊疗技术自动化是诊疗技术的发展趋势。病理切片染色机作为癌症确诊必不可少的诊疗措施,现阶段其自动化程度还很低。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一种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应用于病理切片染色机的机械手控制系统。本文在分析病理切片染色机研发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了病理切片染色机中的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和控制方式,并根据三轴机械手的运行特点,设计控制系统的整体框架。本文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可分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随着微纳米流体器件的快速发展,液滴被整流以实现优异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广泛地进展。液滴定向驱动的原理可应用于液滴整流器的开发。使得液滴整流器产生足够的驱动力,并且在不
随着经济与城市化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污染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一个内容,而水污染源监测是污染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内
光探测器作为重要的光电子器件之一,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已经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便携化、一体化、健康化的可穿
近年来,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的增加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影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随之产生的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尤其更为重视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频发的交通事故。现如今,车辆的跟车行为成为城市道路上最常见的交通现象之一,研究相邻车辆行驶规律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研究在跟车工况下两车之间参数分布是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对两车参数相互影响进行量化,将对提高跟车行驶的安全性以及跟车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