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南安品街地块住区设计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m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基地位于南京市中心区西南部,老城南水西门东侧,距水西门约200米,南接安品街,西邻仓巷,北面为七家湾,东面为规划道路,是连接朝天宫和秦淮河风光带的重要节点,是展示老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上位规划要求该地块内新建建筑群应传承该片区历史上“街—巷—院—井”的传统空间格局,延续仓巷—安品街片区历史街巷布局,体现南京传统民居特点,传达强烈的历史人文感。建筑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功能为城市高档住区,同时沿安品街和七家湾设置沿街商业。总用地面积约为3.68公顷,容积率0.86,建筑密度≤56%。建筑层数以不超过三层为主,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9.6m,允许局部四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2m。基地原为老城南低层民居,现状已全部拆除,拟新建低层住区。基地周边建筑功能与肌理复杂,既包含去留未定的老城南民居片,又有板式多层、小高层住宅区,同时还包括点式、板式办公楼以及多层公共建筑等。因为两种肌理在尺度、形态上的巨大差别,新老街区的关系呈现出紧张的状态,在历史和现代之间呈现出巨大的断层。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现代建造技术对住宅的标准化提出了要求,在现代城市住区中最典型的反映就是户型,户型本质上是对人们生活需求的标准化应对。在由开发商主导住宅生产的社会现实条件下,住宅的标准化不可避免是设计需要应对的重要问题.在历史街区的环境中,出于对老城肌理的考量以及上位规划的要求,住宅区一般以横向发展为主,即形成低层且密度较高的形态,这与城市中常见的多层、高层行列式小区的形态完全不同,建筑在地面层的密集是这种形态的重大特点,因而小区的通风较之行列式小区将变得不好。另外由于力图延续历史肌理,小尺度的街道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如何在小尺度的街道上解决机动车的交通问题是本设计考虑的一个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项目从场地着手,重点研究历史街区的肌理形态,一方面关注建筑单体的类型,另一方面关注建筑单体组合的模式。通过对两方面的研究,同时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设计出儿种单体的类型以及几种单体的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低层高密度形态的特点,进行风环境的研究,讨论住区外部风环境与住区道路数量、住区道路形式、住区开口数量、住区开口位置、住区内广场分布等因素的关系,为住区整体布置提供理论依据。结合风环境、空间体验、住宅单元标准化三个方面得到住区布局的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风环境的验算,保证夏季住区广场有不低于0.5m/s的风速,冬季街道避免大于1m/s的风速,进而得到住区最终形态。
其他文献
该论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实例及广泛查阅国外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建筑室内街的产生与发展,提出了迫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建筑创作理论和城市设计理论,对建筑室内街的发展进行了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特有的戏剧样式之一,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物质载体——中国古剧场(古戏台),也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该书的内容,包括中国古戏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侧重于探讨
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分布与水息息相关.中国城市正日益受到工业和人口迅速增长的困扰,并经历城市化不断深化的过程.拓展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许多临水而建的城市
该文首先介绍了目前钻孔机械在建筑施工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举出若干实例详细地分析了钻孔机械特别是其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多传感器集成与融合的方式和特性、智能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其不论是肌理形态还是空间结构在不同尺度下都拥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意象,虽然城市物质空间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构成要素,但城市的发展却有着连续性,而影
该论文首先分析了重庆半岛的自然资源、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解析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的地域文化,从中得出对重庆半岛社会结构形态的总体印象;然后再分析重庆半岛
该文从江南聚落景观与环境出发,上入景观生态的综合研究方法,结合江南传统聚落 的大量实例及自身的创作实践,研究传统聚落的布局、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空间意象等.在分析与
学位
论文共分四个部分.首先通过理想城市、秩序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理想城市的产生原因、城市秩序与优先权、城市分类等基本问题的辨析确立论述的前提,然后沿理想城市的三条发展线
首先从东西方养老供养模式不同点的角度,剖析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存在同样的老龄化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其次从老龄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了满足老龄人需求的居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