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戏剧中的陪都重庆形象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card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一跃成为国际名城,众多文人纷纷前往重庆并创作了大量书写陪都重庆的作品。在战争语境和陪都身份的规约下,抗战戏剧中的陪都重庆呈现出丰富驳杂的多重面孔;戏剧明暗场与意识形态的结合,使戏剧中的陪都重庆形象有着区别小说的特殊魅力;作为城市的延伸的人是戏剧的核心,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成为反观重庆的重要窗口。本文从多个维度对抗战戏剧中的重庆形象进行阐发,发掘重庆城市想象的特性和价值,并期冀对抗战戏剧研究有所推进。全文的思路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现状,阐发选题价值,提出研究思路。第一章陪都:因战生变之城。本章讨论重庆战时首都地位的确定对戏剧创作和重庆书写的影响。作家对战时首都形象的认同和维护,戏剧创作应抗战的需要,国民党对文艺的统制,使得重庆的精神堡垒形象得到强化;重庆作为抗战司令部遭受日军的大轰炸,但敌人的轰炸非但没能摧毁人民抗战的决心,反而激发了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民族话语压倒一切贯穿抗战戏剧的始终;重庆虽是战时之都,但剧作家与重庆貌合神离的体验使其难以产生归属感,陪都自此沦为陪衬之都,家与国之间彼此离散,于是,在而不属的人与物成了抗战戏剧中的典型画面。第二章空间政治:明暗交错中的重庆形象。本章以空间政治作为切入点,描述了剧作家对戏剧明场与暗场的熟练运用。通过戏剧空间及其布局的变动展现了人物身份、命运的转变,以空间为斗争场所体现了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对抗。在明暗场的配合下,不同阶级的声音纷纷奏响,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空间分隔,将其他阶级排斥在自我空间之外,使得另一阶级只能在暗场中频频发声以此挑战统治阶级的权力。在抗战戏剧中,劳动阶级的声音是响彻在暗场里的“钟声”,钟声的响起对戏剧情节有着重要的影响,体现出剧作家对于劳动阶级的关注,也体现出劳动阶级作为一个新的文学生长点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身。第三章熔炉:命运的锻造厂。本章分析了城市的主体即人,以人来反观重庆。剧作家倾向于设置正反对峙的戏剧人物结构,在反差中满足戏剧的需要、传达剧作家的价值判断;在后方重庆的现实环境与戏剧的共同作用下催出了两朵奇花,以延宕的青年和寄生草般的女性这两种人物群像为代表,通过这些青年的走向以及后方重庆女性的境遇以此叩问了中国的未来,反思了重庆的社会现实。
其他文献
从越南历史上看,越南跟中国的来往关系始于公元前200年左右,两个民族的语言也开始有了交流。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大概到1884年法国取代中国的地位为止,越南语与汉语的接触有了两
从十七年(1949——1956)到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小说描述的历史经历了从“史诗”到“秘史”的转变。本文探讨的“史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英雄史诗这一诗歌体裁,而是指修辞上对
语言接触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前沿领域。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的语言接触研究为视角,以阿尔泰语系中维吾尔语、锡伯语与新疆汉语方言的词汇学和语义学理论知识为依托,以阿尔泰语
近年来,新医改政策不断推进,但是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如何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成为当前各大医院面临的难题.为此许多医院寻求解决之路,打造“智
司空图的“韵味”说上承刘勰的“余味”说、钟嵘的“滋味”说,集“味”之大成,后启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禛的“神韵”说;近代王国维的“境界”说,还处处受“韵味”之泽溉,为中国
提出了一种基于Benders分解法的优化方法,以解决电力市场下的长期发电机组检修计划问题。该优化模型以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包括检修约束和系统可靠性约束。应用此方
《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标示出所收录的方言词语,为方言词的研究提供了广阔平台。随着近年来各界对方言词汇研究的重视,方言词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词典中标词的认识还
靖康之变是有宋一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犯,攻破东京,胁二帝北上。这场由少数民族造成的虏乱,直接导致了中原大地的沦丧,北宋王朝的灭亡。从此以后,每个
提出一种新型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精确算法。该算法基于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根据故障时沿线电压的分布规律,使用搜索迭代的方法计算出故障点的位置,不要求双端的数据同步,能
加强云存储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广播电视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云存储技术的相关概述出发,以省级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为例,对其实践运用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