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针灸“治未病”方法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han_r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古代医家创立针灸“治未病”方法的学术思想,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探索针灸“治未病”规律,为继承和发展针灸“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方法:以文献研究为主,利用手工查阅历代医籍并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采取归纳法、逻辑推理法,对古代针灸“治未病”方法进行整理性研究。 结果: 1、中医“治未病”思想来源于古代朴素的未病学思想,在商周时代印有萌芽;春秋战国时期,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本形成,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治未病”思想和方法产生,开创了中医“治未病”先河;秦汉时期,中医“治未病”思想不断充实,创立了六经辨证“治未病”理论;隋唐时期,中医“治未病”思想逐渐成熟,应用广泛;宋代以降,中医“治未病”思想发扬光大,方法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中医“治未病”体系。 2、针灸“治未病”属中医“治未病”范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古代医家创立了针灸“治未病”方法。针灸“治未病”具有鲜明的防病治病、强身保健的特色。一是思想丰富,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纠偏防过诸方面,涉及到防病、治病、康复全过程。二是方法多样,包括常施灸法“治未病”,强壮要穴“治未病”,截断法“治未病”,防微杜渐“治未病”,脏腑辨证“治未病”,六经辨证“治未病’,放血疗法“治未病”,间歇期“治未病”,等等。体现了中医学以正气为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三是手段独特。针灸“治未病”以针和灸为治疗手段,以经络腧穴为作用途径,以鼓舞正气为主导思想,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治疗手段简单而独特,易于推广和普及。 结论:针灸“治未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针灸“治未病”思想丰富,方法多样,手段独特;针灸“治未病”特色鲜明,注重固护正气,把握施治时机,善用强壮要穴,突出灸治作用,判断疾病转归,讲求治疗效果。值得发掘整理,继承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海峡两岸民商事往来的不断扩大和加深,必然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民商事法律冲突问题。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实属促进两岸民商事关系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除导言和尾论外,正文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全球化也不可避免的席卷世界每个角落。此时,跨文化交流成为全球信息交流的大背景。然而,真实的跨文化语境对于我国的对外传播是不容乐观的。在文
社区矫正是一种对不具有人身危险的违法犯罪者采取的矫正模式,它在国外被广泛使用并被证明是有效的。社区矫正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2002年7月,我国
如何为虚拟人物角色创建逼真、自然的人体运动,一直是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等许多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由于运动捕获数据保持了人体运动的细节,并能逼真地记录真人
语文教学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语言文字,指的就是听读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指的就是说写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如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到听说读写
AGV(自动引导车)是融导向技术,控制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系统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为一体的自动搬运机器人,它具有运输效率高、工作可靠、能实现柔性运输、使用灵活等许多优点。
五木宽之,这个在殖民地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问世给日本文坛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尤其是“娱乐”创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给他的文章带来了巨大魅力,征服了当时的年轻人。带有
医学超声成像由于其独具的实时性、无损性、廉价性、可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常需要提取特定组织器官的信息,其不可缺少的手段就是图像分割,通过
目的:应用脑震荡(Cerebral Concussion,CC)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后不同时间大鼠认知障碍变化及乙酰胆碱转移酶变化规律,探讨脑震荡鼠认知、记忆障碍的特点及与乙酰胆
麦冬为百合科(Liliaceae)沿阶草属(Ophiopogon)植物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中医理论认为该药味甘、微苦,微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常用于肺燥干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