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噪声对建筑工人生理、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领域的焦点问题,其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其中,工人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噪声作为工作环境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常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因素。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使人出现听力损伤、疲乏、抑郁、烦躁情绪等生理和心理上不适,还可使人的记忆力、思考等行为能力的降低。工人的生理、心理时时刻刻受到它生活环境影响,最终决定其行为。施工噪声引发工人生理、心理及行为层面的不良影响,难以预料的行为失误发生几率就会增大,进而为施工企业埋下事故隐患,结果可能导致施工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点。
  本文从施工噪声特性出发,在识别施工噪声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访谈、测量采集及实验研究施工噪声对工人生理、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确定噪声环境下工人生理、心理及行为变化的参数。通过模拟施工现场噪声环境,分别给予24名被试三种单噪声源和两种混合噪声刺激,设置不同噪声水平,对被试进行了生理、心理及行为测量。通过实验,得出了施工噪声环境下被试生理、心理及行为参数的变化趋势。心率、血压、烦恼度随着噪声水平的增加都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除心率外各项参数在不同声压水平下显著差异,心率、血压存在性别差异。其次,被试行为能力随着噪声水平的升高显著减弱。此外,不同噪声之间引起的各项参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单噪声和混合噪声呈现相似的趋势。最后,对被试生理、心理及行为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工人行为能力与生理、心理参数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并据此进行回归性分析,得出生理、心理参数与行为能力之间的回归方程。由此,施工企业在对工人进行工作分配时,可以通过测量作业人员的心率、血压、烦恼度,得出该员工的反应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从而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安排合适的作业人员。通过本文研究,明确了施工噪声环境下被试生理、心理及行为变化,以及生理、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从噪声源头及其传播途径控制管理、加强噪声接触者的个人防护、施工企业管理层合理分配工作、行政部门管理噪声危害等措施。进而有助于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促进施工安全生产,并且对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保障。
其他文献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从8个方面对加强调查监测质量管理、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实施调查监测全面质量管理,强化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调查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导则》明确,要制定统一的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办法、质量技术标准,创新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控制方法,综合运用现代时空信息等技术手
期刊
电商频繁推出的促销活动,会促进消费者购买,刺激顾客冲动消费,易造成商品缺货和退货,这不可避免会带来利润损失,但缺货时顾客的退货和替代行为能产生积极作用。在制定订货决策时,网络零售商需要将顾客的购买行为考虑在内,在确保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实现利润最优化。因此,基于退货和替代的短缺量滞后供给EOQ模型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库存管理的基本理论,对消费者替代、退货及短缺量滞后供给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得到相关的文献综述结论。在此基础上,探究促销期间消费者退货、等待及替代行为对网络零售商定价
在中国建设用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的双重制度下,为缓解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匮乏和“占补平衡”的双重压力,政府先后采取了“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政策。重庆为解决开发土地供应不足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荒废的矛盾,突破“增减挂钩”县域范围和交易数量的限制,开展了“地票”实验。然而,在指标交易制度的不断变革中,本文通过梳理土交所发布的政策文件以及阅读与建设用地指标相关的期刊、书籍,发现建设用地指标抵扣制度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且目前竞地抵扣额度基本不变、建设用地指标真实价格未发现。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建设用地指标与
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8年,城镇常住人口比重已达59.58%,城市数量突破670个。然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却出现了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的持续扩张与部分中小城市人口持续外流并存的现象,说明我国正处于城市扩张与收缩并存的时代转折点。城市收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我国快速城镇化与人口增长乏力的时代产物。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全面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依次出台。收缩城市的治理已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经济产业升级、转换增长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人们对配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配送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物流企业各自为政的方式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因此,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很多企业通过组建共同配送联盟对物流资源重新整合。尽管组建共同配送联盟对物流企业有重要意义,但大多数类似的合作都以失败告终。在如今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间的信息流通也成为了共同配送联盟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物流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信息共享行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本文基
政府和企业(以下简称政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是PPP项目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点。然而我国PPP项目实践过程中,表现出PPP伙伴关系认识模糊,导致因“经济利益”引发项目合作的停工、变更与退出,合作伙伴主体关系弱化、恶化和解除的状况不时发生,以及对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如何判定等问题尚未明确。政企行为所触发的合作关系(Partnership)破裂已严重威胁到PPP伙伴关系可持续以及价值创造,因此,研究PPP伙伴关系稳定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PPP伙伴关系为出发点,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现阶段我国已制定大量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但仍然有很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略环境问题。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地发展,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应该协调发展的必要性。鼓励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能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伙伴关系是价值系统的核心要素。在我国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情景下,项目实践领先于理论依据是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政府和企业合作伙伴对项目价值与伙伴关系价值的正确性认识不足是PPP项目实践中价值波动与价值散耗的重要原因,迫切需要从价值管理视角来分析与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PPP项目中伙伴主体间价值要素的管理,能够引导PPP项目价值创造与实现价值增值。因此,论文探索PPP项目伙伴关系价值及价值形成机理和价值测量方法,对于我国的PPP模式价值标准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生态宜居的村镇发展要求。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的内容主题都围绕三农问题进行展开,推动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这一方面说明,当前促进我国村镇建设和发展是提升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村镇的绿色宜居建设是我国村镇建设的重要方向,有利于促进村镇地区产业绿色发展,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提升人居环境水平。目前大部分对村镇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村镇规划、村镇住宅、村镇人居环境水平等单一方面,对村镇绿色宜居建设的
建筑业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过去十多年的迅猛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业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对社会稳定、行业健康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安全绩效是与组织安全有关的个人安全行为。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危行业中安全绩效与事故、伤亡紧密相关,提升安全绩效可减少安全事故。同时,过往研究表明,工作压力源对安全绩效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具体到安全领域,亟需阐明建筑工人安全压力源对安全绩效的影响机制。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构建以自我损耗和自我效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