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的立与破--克里斯蒂娃“贱斥”视阈下的《秀拉》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s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等许多重要文学奖项。其作品着眼于美国黑人的真实生活,通过敏锐的观察、细腻的笔触、生动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对种族主义、女性主义等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探讨。瑞典文学院在给她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就写道:莫里森“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
  小说《秀拉》是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作者运用充满传奇和魔幻色彩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关于生活在“底部”社区的黑人的鸿篇史诗。该小说各章节虽按时间顺序排列,但情节之间缺乏连贯性,加之小说中的人物都行为荒诞、个性模糊不定,所有这些都为该小说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秀拉》于1973年出版。问世之后两年,该作品的重要性才逐渐被评论家挖掘出来。到如今,研究《秀拉》的学术文章仍然层出不穷,由此可以看出《秀拉》一书所包含的巨大魅力与价值。然而,以往的研究论文都是从种族主义、女性主义、叙事手法、创伤小说、空间理论、神话原型、黑人的身份认同等角度来对其进行研读,再从这些角度入手恐难出新意。不难发现,莫里森笔下的人物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异于常人的特点,女人们形象突出,存在感强,有的如大地母神般存在,充满爱意又冷酷无情;有的生性放荡,却又不似凶恶之徒,有的介于天使与魔鬼之间。另一方面,小说中的男人们病态且无能,存在感低,沦为女人的陪衬。人物荒诞的举止及捉摸不透的性格都为以心理分析手法解读文本提供了空间。
  本文既是借法国学者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恐怖的权利——论卑贱》一书中论述的精神分析理论——贱斥——来对《秀拉》中的各主要人物以及整个黑人社群的心理及行为进行剖析。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由引言、四章正文及结论组成。
  引言部分介绍了莫里森的文学成就和小说《秀拉》,以及国内外对《秀拉》的研究和评论,进而点明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克里斯蒂娃的贱斥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小说文本中主要人物以及黑人社群的心理动机,揭示他们荒诞行径背后的真实原因。
  第一章是该论文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克里斯蒂娃贱斥理论的核心意义。克里斯蒂娃从其符号学理论中汲取营养,建构起她的精神分析理论。她将人的心理发育阶段分为没有语言规范借入的无意识原初阶段符号界,以及与社会理性体制秩序和父权文化相连的象征界。而贱斥则是一个中间过程,指还未形成主体性的前主体在进入象征界前必须经历的一系列有关分离、排斥的心理过程。它由生理上的排斥所带来的快感引发,进而过渡到婴儿对于母体的贱斥。前主体通过贱斥逐渐形成主体性,建立起边界意识。然而被贱斥物并非因主体性和边界的建立就消失了,它们被主体和文化压迫,但又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形式浮现于自我与文化的视野之中。扩展到社会领域,象征社会从混沌无序到边界的建立也经历了贱斥过程,并且通过各种贱斥以及与其本质相同的禁忌来维护已有边界。作为贱斥的对象,被贱斥物并非主体,亦非客体,它与前主体相对,具有不洁、无法被命名、令人恐惧的特点。最为重要的是,它是越界的,是混淆身份、扰乱秩序、无视边界的。
  第二章从主动贱斥过程的角度分析了伊娃、海伦娜、奈尔三人建立边界、形成主体意识,或者保护已有边界的心理过程。伊娃通过贱斥残疾来保护她已经树立起来的边界;而海伦娜和奈尔则通过对母亲的贱斥建立起主体意识和边界意识。
  第三章从被贱斥物的角度分析了秀拉、汉娜、夏德拉克、李子四人边界被打破的心理过程。这四人一方面充当了被贱斥物,遭到来自他者的贱斥;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作为主体,遭遇到了死亡这一终极的被贱斥物。在这双重打击中,这四人的意义世界崩塌了,而保护他们的边界也荡然无存。
  第四章从象征社会中的贱斥和禁忌的角度分析了黑人社区“底部”所面临的来自白人世界的压迫、他们为巩固边界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他们的边界最终被打破的结局。
  基于以上的探讨和分析,本文得出结论,《秀拉》所描绘的便是一个充满贱斥的社会。文本中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黑人社群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贱斥,他们有的主动贱斥着,试图建立起新的边界,或者维护已有边界,而有的则由于遭到了他者的贱斥或者别的被贱斥物的入侵,已有的边界被破坏。贱斥过程即是个人荒诞行为的缘由,也是整个社会暴力的诱因。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大德日生,生命总是一个亘古悠长而又常谈常新的话题,生命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人们的生命质量并没有与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成正比,许多人在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上却迷失了方向。这反映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就是生命意识的淡漠和生命情感的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
学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合理内核指导我们的新型农民教育实践,开拓农民教育新视角,更好地开展农民教育。分析和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解决当前如何进一步开展农民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正是基于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伟大意义,着眼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
学位
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是德国文化记忆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较之以往的记忆研究,阿莱达的创新性在于她能跳出时间向度的束缚,转向了空间向度对文化记忆进行立体化审视。“回忆空间”(Erinnerungsr?ume)成为阿莱达联结文化、记忆、媒介、空间等诸多要素的核心策略与阐释框架。该理论更注重考察文化记忆的知识结构与形式内容,对唤起回忆的媒介关系、交往规则、功能权力等表现出更大的
本文以状中式“放X+VP”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查得的38例“放X”作为封闭式考察范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大学语料库(CCL)、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以及人民网新闻数据库的语料作为研究素材,对状中式“放X+VP”结构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并对相应的问题运用多种理论视角尽可能的进行解释。  第一章主要包括本文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并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
学位
明传奇承袭南戏而来,从明中叶开始进入繁盛时期,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明传奇作家和作品,很多作品具有文学上和语言学上的双重价值,对这类材料的挖掘和研究对近代汉语语音史及汉语方言语音史都将是有益的补充。本文随机选取了明嘉靖以后,特别是隆庆至明末的六十部明传奇作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韵脚字系联的方法,对六十部传奇的一万五千多支曲子的用韵情况做了穷尽性的研究,发现明传奇用韵既继承了南戏用韵的很多特点,又受宋词韵及《
学位
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文学奖开设以来最年长的获得者。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之一。其作品因独特的形式和国际视野别具特色。1962年出版的《金色笔记》便是最佳例证。自出版至今,这部小说引起了学者、评论家和读者的极大兴趣,且争议不断。与此同时,莱辛及其作品开始进入国际视野。  国内外学者及评论家对《金色笔记》进行了多维度的挖掘与分析,关于这部小说的探讨从未停止。然而,相关研究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