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宿制学校是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前国家“两基”攻坚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民族寄宿制学校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民族寄宿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新的问题,这需要借助制度的力量来规范、协调,制度建设已成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凉山州民族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相关制度为例,在对制度的制定、内容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凉山州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中等程度的县为对象,探讨制度对民族寄宿制学校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从政策学的角度分析制度利弊,最后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制度规范对推动山区民族寄宿制学校发展作用显著,学校办学条件有很大改善,日常生活管理形成了地方特色,学生生活补助经费管理、小农牧场建设、民族特色文化教育等逐步受到重视。但是,民族寄宿制学校的发展距离制度要求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来看,政策资源投入不足、部分制度不合理、执行人员执行不力等是民族寄宿制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保障山区民族寄宿制学校更好发展,制度的完善要从保障制度实施的政策资源、制度本身文本的修订、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三个方面来努力改善。具体来说,要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调整制度的内容以增强其操作性和合理性,特别是对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深入,对不切合实际的规定作出调整;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以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