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目前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因此得到迅速发展。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的出现,使再狭窄成为其最大的局限,其发生与弹性回缩、负性血管重构和内膜增生有关。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治疗冠心病与单纯球囊成形术相比,从根本上改变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预后。此外,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引入,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其允许局部细胞抑制剂药物递送,降低了再狭窄和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术的风险,使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尽管取得了成功,但仍存在众多挑战,包括支架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以及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高出血风险。目前,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是基于一种新的理念:介入无植入。在血管内不植入任何异物的情况下,在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后直接提供一种覆盖于球囊表面的抗增殖药物,因此它不受支架血栓和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限制。DCB在结构上类似于标准的血管成形术导管,但其外面包有抗增殖药物和载体物质或赋形剂。DCB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增殖药物,而不是缓解狭窄。因此,在使用DCB之前,病变应该用标准的球囊血管成形术进行预处理,以获得最佳的血管造影结果。在充分准备病变后,通过延长球囊充气(30-60秒)使药物充分转移,从而对病变区域进行治疗。与DES相比,DCB具有药物均匀的输送到血管壁,无需使用聚合物即可立即释放药物,缩短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以及血管内没有残留的外来物质等优势。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主要在支架内再狭窄和小血管病变治疗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而对大血管原位原发病变的治疗效果仍未得到明确的结论。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血管内径≥2.8mm)原位原发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因冠心病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原发病变患者159例,其中行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的患者56例(DCB组),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103例(DES组)。观察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及6个月后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观察手术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的最小管腔直径MLD及对应的管腔狭窄程度,对比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LLL)、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MACE包括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全因死亡等。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DCB组男性46例,年龄(57.50±10.56)岁,DES组男性82例,年龄(58.02±9.9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血压、血脂、糖尿病、吸烟、PCI病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DCB 组较 DES 组术后 MLD 小(2.26±0.37mm vs 3.27±0.52mm P<0.05),管腔狭窄程度较DES组大(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MLD及管腔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0.52mmvs 2.30±0.63mm P>0.05)。3.DCB 组的 LLL 小于 DES 组(0.15±0.09mm vs 0.98±0.15mm P<0.05)。4.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DCB组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治疗2例,MACE率3.9%(2/51);DES组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治疗3例,MACE率3.1%(3/98);两组均未出现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事件。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比3.1%P>0.05)。5.DCB组靶血管再狭窄0例,再狭窄率0%(0/51);DES组支架内再狭窄3例,再狭窄率3.1%(3/98)。两组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3.1%P>0.05)。结论DCB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原发病变安全有效并可以有效减少靶病变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