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行为的长大陡坡及其与隧道耦合路段运行安全性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区高速公路中长大陡坡能够克服高差,降低建设经济成本,但环境破坏严重;隧道能够克服地形限制、改善公路线形、缩短里程、保护环境,但造价高;因此两者的结合能够对提高山区高速公路使用质量和运营效益,减少工程投资。在山区高速公路长大陡坡路段,大货车驾驶员会长时间使用制动系统,容易造成制动器温度升高,严重时制动能力会完全丧失,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在长大陡坡路段设置有隧道时,在狭长的隧道路段如果洞口的人工照明光环境与自然光环境不协调会影响到驾驶员视认和行车舒适性,使行车风险成倍增加。但是现今关于长大陡坡路段运行安全性研究多限于汽车动力性能、制动系统衰退方面,缺乏从驾驶员安全舒适驾驶需求的系统层面对长大陡坡路段运行安全性进行研究,更没有对长大陡坡和隧道耦合路段的相关研究。  本论文从驾驶员驾驶行为和驾驶工作负荷两方面对山区高速公路长大陡坡路段运行安全性进行理论分析,通过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研究了长大陡坡路段驾驶员行车环境条件、驾驶认知过程、驾驶工作负荷形成机理,得到了长大陡坡路段道路运行条件与运行安全舒适性的互动关系;通过现场试验采集驾驶员在长大陡坡路段及长大陡坡与隧道耦合路段运行速度、生心理参数等数据,分析了驾驶员在长大陡坡路段、长大陡坡与隧道耦合路段驾驶行为特性,从而发现纵断面线形指标及隧道结构物行车环境对驾驶员驾驶行为影响较大;定性分析了长大陡坡与隧道耦合路段驾驶工作负荷变化特性;结合长大陡坡与隧道耦合路段驾驶工作负荷变化规律,定量分析驾驶工作负荷与纵坡坡度及隧道内外照度折减系数相关关系,建立了不同纵坡坡度下驾驶工作负荷与照度折减系数关系模型,提出了长大陡坡与隧道耦合路段运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该研究成果可为规划、设计和管理山区高速公路长大陡坡路段及长大陡坡与隧道耦合路段提供参考,使长大陡坡路段及其与隧道耦合路段道路运行条件更加满足驾驶安全舒适性,降低车辆在长大陡坡路段及其与隧道耦合路段运行风险,建造更加自然、和谐、安全舒适的人与道路、交通工程交互环境。
其他文献
该文结合近年来中国汽车维修的执行情况,在汽车进行定期强制维护的基础上,提出了定期预防维修修理周期的确定问题.在汽车维修制度中,汽车的维修原则是"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
静电驱动力作为微机电系统(MEMS)中一种重要的驱动力与检测技术,被大量应用于微泵、微马达、微谐振器、加速度计等微器件中。它具有高灵敏度、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容易制造等优点。谐振式微静电驱动机构是MEMS器件中比较典型的机构,也是机电耦合的关键元件,其动力学特性和控制的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针对谐振式微静电驱动机构的静电力和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学位
该文在对铁路货检站办理条件合理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货检站办理条件综合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就模型的算法和技术难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采用PowerBuilder7
该文主要研究汽车零部件企业所在的整个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一体化管理.该文深入地论述了物流系统理论.通过对物流网络静态点库存的控制,实现对静态点与动态链的物流各功能的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和交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汽车的智能化、交通的数字化,嵌入式系统在汽车和交通中的应用是一
论文根据国标GB7258—1997和GB18565-2001中关于汽车行驶轨迹的要求,提出采用后轴定位原理和激光测距、微机处理技术检测汽车轴偏角的新方案并研究开发了检测系统,与测量轴距
学位
该论文在严格遵守CAD软件开发标准和CAD技术制图规范的基础上,以AutoCAD2000为图形支撑软件,利用VC++6.0编译环境,运用ADSRX及ObjectARX2000开发工具对工程构筑物中的气浮池
该论文建立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系统,它能实现仪器面板切换和功能选择,完成数据采集卡驱动,通道切换、数字I/O输出、数据自动记录,从而对发动机进行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