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岩相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万大山盆地系晚三叠世印支期后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其他地区相比,中生代十万大山盆地的研究现今比较薄弱,基础地质资料相对贫乏,近年主要集中在构造地质、沉积地质及岩浆活动等方面。本论文以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碎屑岩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的实测踏勘及室内相关分析,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沉积盆地分析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鉴定了典型碎屑岩镜下特征,总结出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碎屑岩6大类20小类宏观岩相类型及2大类5小类宏观组合类型。从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方面针对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碎屑岩物源进行综合分析,石英颗粒类型较为丰富,岩屑类型组合为浅变质岩屑和细粒沉积岩岩屑,Dickinson图解显示物源区具有再旋回造山带性质。地球化学特征揭示本区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及特征值基本一致,且各剖面、各时代泥岩样品稀土元素REE配分曲线模式一致,盆内碎屑岩物质来源具有一致性,均来自盆地东南侧方向,物源区离沉积区距离较近,且其源岩成分以沉积岩为主,可能含有或少量具有花岗岩质岩石的供给。而相关地化参数及判别图解显示扶隆坳组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性质,而下侏罗统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整体具有活动大陆边缘性质。结合本区的构造演化史,认为在晚期碰撞前陆盆地阶段(T3-K),由于钦防海槽再次的复活造山,为西北侧的十万大山盆地提供了丰富的物源物质。泥盆纪-早二叠世在钦防海槽地区沉积了大套复理石建造,其中在晚古生代钦防海槽内发生了连续沉积,且主要为钦州组(D1q)、小董组(D1-2xd)、石夹组(D3C1sj)以及板城组(C1P1b)中发育大量的灰色硅质岩、硅质页岩、泥岩。中三叠世末期,由于受滨太平洋板块的继续俯冲碰撞,在十万大山盆地东南侧钦防造山带产生多处深大断裂,发生逆冲推覆作用,并且原沉积于海槽内的碎屑岩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包括片岩-千枚岩-板岩等浅变质岩类,后期在深大断裂处的扭压应力作用下,部分源岩发生动力变质作用,且挤压应力的持续作用使得上地壳发生部分重融,形成壳源型花岗质岩石,成为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碎屑岩的次要来源。母岩演化的过程中,温度和埋深影响较小,构造作用是致使母岩演化的重要因素。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是在构造控盆基础上沉积的一套地层,冲断推覆构造运动的节律性控制着碎屑岩碎屑组分含量的变化。砾岩成分变化及砂岩碎屑组分各种参数指示在扶隆坳组第二、三、四段时期,研究区的母岩区构造活动性较强,造山运动较活跃,物源区发生风化剥蚀快速堆积在前缘盆地之中造成了扶隆坳组三、四段砂岩成熟度较低,而至后随着造山运动的减弱,汪门组和百姓组砂岩成熟度相对升高,显示了造山运动后填平补齐的沉积过程。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的物源区构造背景特征同样揭示出晚三叠世研究区碎屑岩的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处在构造活动转化的阶段,而到了早侏罗世碎屑岩物源区大地构造活动性质相对稳定。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在探索对工资做出一个普适性的界定,但却忽略了这一终极命题本身之真伪,无论是挖掘本土资源或是借鉴域外经验都难有突破,甚至有失偏颇。事实上,在
<正>三视图以及空间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的互相转化,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对发展空间概念,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起到一定的
"制度"视野中的习俗、习惯、惯例与民间法、习惯法是近年来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我国若干省市区县的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首先从宏观的
<正>月经推迟几乎是每个女性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但有些女性对此过于忧虑敏感,有的还误以为月经推迟就是怀孕!月经推迟有很多原因,如果是已婚女士,月经迟迟不来,第一个反应肯定
期刊
目前风靡欧洲的"当代舞",就是在古典芭蕾讲究的条件、能力、技术和形象这四大要素基础上,消化吸收了现代舞主张的观念、时代、个性和原创这四大特点之后,产生出来的舞蹈新风
目的通过对口腔科候诊患者恐惧与焦虑状况的调查,探讨防范措施对缓解患者恐惧及焦虑状况的作用,对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口腔科初诊及复诊患者各60例,对心理辅
目的:探讨同年龄段脑梗死人群与普通人群血清中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TC/HDL)差异。方法:选取93例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的非脑梗死者92名,对实验室血脂检测结果进行
赋予行动以意义是韦伯和舒茨的学术共同关注点。韦伯通过对社会行动意义的解释建立了分析整个世界历史的理解社会学;舒茨则在对韦伯社会行动意义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赋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