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期空间结构重构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型经济在城市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建国以来,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特殊的产业发展轨迹决定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而建构在资源分布与开发基础之上的城市空间结构也必将重组。论文正是以此为依据,从空间结构的角度探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问题。 论文首先从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与问题入手,指出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本质是去资源化,并讨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所包含的三个过程(产业转型、职能转型与空间重构)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对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的分析为后面研究其空间结构提供了现实背景。 接着论文讨论了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一般性规律。在对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类型、演变过程及演变方式等问题分析之后,指出“多中心组团型”空间结构将是资源型城市空间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论文重点讨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期空间结构重构的动力机制与思路。认为产业与职能转型、经济体制转型和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新的时代背景都将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期空间结构的合理重构。并以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职能转型的空间载体为出发点,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期空间结构重构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调整;区域中寻求重新定位,向地区中心城市转变;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城市空间的有机集中:重视生态建设,强化空间管制等。 最后,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黄石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了黄石市转型期空间发展战略:空间发展模式由“散点”式变为“板轴”式;跨山发展,构建新的城市中心;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合理的功能分区;加强生态系统规划,再塑宜居环境;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增强城市空间的内部联系。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的发展,工作者的办公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使得对办公空间交流性、空间舒适度以及办公环境品质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开敞、高效、生态健康的办公场所将是办公建筑设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城市污染也正以与其相同或更快的速度扩展。工业化造成的水污染得不到解决,各类开发区和房地产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已直接威胁
伊朗历史荟萃了丰富的建筑杰作,比如 Sassanid时代(540 AD)的“Tagh-i-Kasra”以及那个年代建造的规模最大的墓穴。  经过1400年前阿拉伯人的劫掠,那时曾经是索罗亚斯德教徒
城市建成区现实存在着大量小规模居住地块,与城市既有环境关系密切。在缺乏相关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小规模居住地块的规划设计往往只注重自身环境的营造,缺乏对城市整体环境的考量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人均拥有量和绝对数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自行车交通作为我国城市综合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自行车交通在欧美
水系对于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强制性的改变了河流水系自然演进过程,城市水系日益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矫揉造作、僵硬突兀的人造景观
网络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网络教育的逐步拓展,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开展网络教育的关键。数字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已经得到广泛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形成了多样的文化传统,也造就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的历史建筑、历史村镇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村镇是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等新的发展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水平加速,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用地不断扩展,乡村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地域空间
增长管理的实质在于为保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化发展,保持发展与保护之间、各种形式的开发与基础设施同步配套之间、增长所产生的公共服务需求与满足这些需求的财政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