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鸟究竟是何时开始独立的,其独立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对于了解长寿命海鸟的生活史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从2007年到2008年间,我们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的东岛上,深入研究了红脚鲣鸟(Sula sula)的亲鸟对幼鸟的照料,出飞后幼鸟觅食能力的形成以及幼鸟独立的最终动因。幼鸟出飞后,平均需要118天才能独立;幼鸟在出飞后期的存活率为96%。出飞后期亲鸟对幼鸟的每日供食量平均为176克/天,显著性高于出飞前亲鸟对幼鸟的供食量;但是在幼鸟独立前,亲鸟对幼鸟的供食量逐渐下降。整个出飞后期,幼鸟主要用于学些各种飞行技巧和觅食能力,幼鸟的每次觅食时长随日龄增加逐渐变长,伴随着觅食时长的增加,其每日觅食的成功率也迅速上升。尽管从出飞后第三个月开始,幼鸟逐渐开始了自我觅食,并且到幼鸟独立时,幼鸟的觅食能力已经能够维持其自身的生存,但是在整个出飞后期,幼鸟94%的食物仍然来自于其亲鸟的供应,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幼鸟每日必须提前回巢等待亲鸟的喂食,从而使得幼鸟每日的觅食时长受到了限制。当幼鸟完全依赖自己觅食比从亲鸟处乞得食物在能量上更有利时,幼鸟便会离开亲鸟而独立;而当亲鸟开始下轮繁殖所获得的适合度(fitness)高于继续喂养当代幼鸟所获得的适合度时,亲鸟将会大幅度降低其对幼鸟的喂食量,以迫使幼鸟独立。我们通过对幼鸟巢址及其附近区域进行不定期的观察,发现至少60%的幼鸟在独立后的20至80天里仍然存活,并且这些幼鸟偶尔还会返回原巢址区域栖息,这说明红脚鲣鸟的幼鸟独立所采取的这种的策略是相当成功的。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定量的分析长寿命海鸟的独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