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提供个性化、知识化、专业化服务的人员。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浓缩、是图书馆服务的窗口,可以说学科馆员未来怎样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图书馆未来存亡与发展方向。新型学术交流模式下,用户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学习环境、交流环境乃至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研模式、科研工具、教学内容与工具等都发生了变革,这些变革带来用户需求变化。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的学科服务必然也需要进行转变。
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目前正处于瓶颈期,面向新型学术交流模式,急需解决学科馆员应承担的角色以及需提供的服务。本文分析了学术交流模式的要素框架模型、驱动要素,分析了学科服务演变历程与提供的服务,学科服务发展趋势以及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对科研产生的影响并由此带来的用户需求变化。在学科服务发展动力机制、重塑原则、个性化分类策略下提出了学科服务重塑方向与可能扮演的角色。
(1)学术交流模式的要素框架模型
分析学术交流模式时应分析以下要素,包括内容、资源特征、载体、渠道、对象、范围、效率、成本、工具数量、信息量、技术要求、利益相关者、主要矛盾。
(2)影响学术交流模式的驱动因素
影响学术交流模式的驱动因素主要有技术驱动、数据驱动、政策驱动、社交网络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
(3)学科服务发展演变历程与提供服务
学科服务经历了发展初期、快速发展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几个阶段。提供的服务主要有资源建设、知识环境建设、参考咨询、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系统与平台开发、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推介、知识资产管理、数据管理等。
(4)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对科研的影响
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对科研的影响体现在科研信息资源的多源、异构、可计算;科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科学研究、数据驱动研究、跨地域和跨领域的合作研究、科研流的不断优化以及技术与科研的结合;科研成果出版的多渠道、多类型化;科研成果评价的全面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越发丰富,教育手段越发多样。
(5)学科服务重塑策略构建
学科服务重塑应从学科服务重新定位、学科服务重塑方向、学科服务模式重构、学科服务角色转换、学科服务能力再造几方面进行。学科服务定位是支撑其机构使命实现。学科服务重塑的方向有,维度1:学科馆员与用户关系的重塑;维度2:基于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对科研新变化角度;维度3:基于环境、设备、技术对学科服务提供哪些新手段角度;维度4: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手段、方式改变角度。学科服务模式重构包括:①学科馆员团队建设;②融入一线、嵌入科研提供精准化学科服务;③学科馆员工作要循序渐进;④用户评价作为学科服务评价最终指标。学科馆员角色可转换为数据数据工程师、科研环境建构师、学术出版专家、智库服务师、科研素养教育师、知识咨询师等。学科服务能力再造因包含,深化沟通交流与运营能力、深层次学科专业知识、数据驱动服务能力、新技术应用与精准服务能力、深化研究与应用实践能力。
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目前正处于瓶颈期,面向新型学术交流模式,急需解决学科馆员应承担的角色以及需提供的服务。本文分析了学术交流模式的要素框架模型、驱动要素,分析了学科服务演变历程与提供的服务,学科服务发展趋势以及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对科研产生的影响并由此带来的用户需求变化。在学科服务发展动力机制、重塑原则、个性化分类策略下提出了学科服务重塑方向与可能扮演的角色。
(1)学术交流模式的要素框架模型
分析学术交流模式时应分析以下要素,包括内容、资源特征、载体、渠道、对象、范围、效率、成本、工具数量、信息量、技术要求、利益相关者、主要矛盾。
(2)影响学术交流模式的驱动因素
影响学术交流模式的驱动因素主要有技术驱动、数据驱动、政策驱动、社交网络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
(3)学科服务发展演变历程与提供服务
学科服务经历了发展初期、快速发展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几个阶段。提供的服务主要有资源建设、知识环境建设、参考咨询、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系统与平台开发、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推介、知识资产管理、数据管理等。
(4)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对科研的影响
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对科研的影响体现在科研信息资源的多源、异构、可计算;科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科学研究、数据驱动研究、跨地域和跨领域的合作研究、科研流的不断优化以及技术与科研的结合;科研成果出版的多渠道、多类型化;科研成果评价的全面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越发丰富,教育手段越发多样。
(5)学科服务重塑策略构建
学科服务重塑应从学科服务重新定位、学科服务重塑方向、学科服务模式重构、学科服务角色转换、学科服务能力再造几方面进行。学科服务定位是支撑其机构使命实现。学科服务重塑的方向有,维度1:学科馆员与用户关系的重塑;维度2:基于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对科研新变化角度;维度3:基于环境、设备、技术对学科服务提供哪些新手段角度;维度4: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手段、方式改变角度。学科服务模式重构包括:①学科馆员团队建设;②融入一线、嵌入科研提供精准化学科服务;③学科馆员工作要循序渐进;④用户评价作为学科服务评价最终指标。学科馆员角色可转换为数据数据工程师、科研环境建构师、学术出版专家、智库服务师、科研素养教育师、知识咨询师等。学科服务能力再造因包含,深化沟通交流与运营能力、深层次学科专业知识、数据驱动服务能力、新技术应用与精准服务能力、深化研究与应用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