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玛咖的品质鉴定和活性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ank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Maca)为十字花科独行菜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地区。玛咖食用历史悠久,传统上作为增强体力、提高性功能的食品服用。2011年5月我国卫生部批准玛咖粉为新资源食品后,由于玛咖及其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在我国云南、四川、西藏等高海拔地区开始广泛种植。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玛咖行业标准,低品质的玛咖逐渐充斥市场,到2015年底玛咖产业从高峰跌入低谷。本文以中国玛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加工方式、产地溯源、品质鉴定的系统研究,为玛咖品质鉴定体系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阐明玛咖不同提取组分及其多糖部分在降糖调脂等活性方面的作用,揭示了玛咖发挥降糖调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理。本研究有助于规范和促进玛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玛咖产地溯源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基于电子鼻气味指纹图谱,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算法构建两级玛咖产地溯源数据库,该数据库能够准确鉴定未知玛咖样品的产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正确率都在70%以上)。通过三重四极杆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TQ8040),结合岛津Off-Flavor异味分析系统,探究不同产地玛咖气味组成之间的差异特性。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玛咖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共筛选出45种差异代谢物。传感器响应值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优化后的11根传感器都与特定的化合物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该实验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鼻、GC-MS和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的不同产地玛咖的鉴别方法,为玛咖的快速溯源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2)玛咖等级鉴定数据库系统的构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玛咖样品中玛咖酰胺的总含量,同时使用电子鼻气味指纹图谱技术测定特征性气味传感器响应值,通过对二者数据开展相关性分析,采用软独立建模分析(soft independent modelling of class analogies,SIMCA)算法,建立玛咖品质快速鉴定数据库。结果表明,LY2/G、PA/2和T40/2三根传感器与玛咖酰胺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根据三根传感器建立的SIMCA模型可以将不同玛咖样品分为3个等级:特级(玛咖酰胺含量≥1.2 g/kg),一级(0.8 g/kg≤玛咖酰胺含量<1.2 g/kg),二级(0.2 g/kg≤玛咖酰胺含量<0.8 g/kg)。运用电子鼻气味检测数据结合SIMCA模型,可推测出所测样品中玛咖酰胺的含量区间,并快速鉴定玛咖的等级。(3)玛咖不同提取组分对细胞糖脂代谢紊乱模型的作用通过不同溶剂提取得到6种玛咖提取组分,分别为玛咖粗多糖(MPE)、玛咖醇提取物(MEE)、石油醚萃取物(PE)、乙酸乙酯萃取物(EA)、正丁醇萃取物(NBT)及水萃取物(WAT)。其中NBT所含多酚、黄酮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建立Hep 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模型,以上述6种提取组分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胞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MPE和MEE,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但对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影响较小,有促进胞内TG向胞外释放的趋势;分级萃取物中,NBT的降糖调脂效果最好,随着浓度增加,NBT促进细胞对葡萄糖吸收的效果逐渐升高,细胞内外TG含量同时增加。从基因水平上分析,NBT可以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糖脂代谢,调控作用与二甲双胍相似。(4)以斑马鱼模型考察玛咖多糖对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以斑马鱼为模型,进一步对MPE组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将MPE分离得到玛咖总多糖(MPS总),进一步纯化得到3个玛咖多糖组分(MPS1、MPS2和MPS3),通过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凝胶色谱系统(SEC-MALLS)和离子色谱分析各组分分子量和单糖组成;然后分别以3个多糖组分、MPS总和玛咖粉为研究对象,作用于斑马鱼糖脂代谢紊乱模型,评价其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在最大检测浓度条件下,MPS1、MPS2、MPS3和MPS总没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但有显著的降脂作用,玛咖粉降糖调脂作用都有显著性差异。从基因水平上分析,MPS1、MPS3、MPS总、玛咖粉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转录活性,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调控作用与吡格列酮相似。
其他文献
预测控制由于其处理多变量和约束的能力,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可以考虑多样化经济指标,经济预测控制开始引起关注。但是,随着现代工业过程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建模难度增加、预测控制在线计算负荷增大以及地理分散,都给集中控制带来巨大挑战。分布式预测控制结构实现了将大型系统分割为多个子系统分别控制,并且通过网络通信兼顾整体系统的性能优化。但同时,其动态性能受到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一
对于结构复杂的多变量工业过程,找到合适的辨识算法获得数学模型,是过程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多变量系统维数高参数多,使得辨识算法的计算量大,减小算法计算量是多变量系统辨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有色噪声干扰下的多变量系统,结合辨识新技术提出了高效的耦合递推参数估计算法.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同时存在参数向量和参数矩阵的多变量方程误差自回归滑动平均系统,将其分解为多个只含有参数向量的单
双线性系统广泛存在于实际工业过程中,如流体热交换、核裂变等都可以用该类系统来描述.论文考虑实际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状态不可测、时延等,研究双线性状态空间系统的参数与状态联合估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双线性状态空间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借助系统的特殊结构,将其看作线性时变参数模型,基于Kalman滤波原理,推导了双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器.此外,通过极小化状态
近年来,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渗透到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生产和生活的多个领域,并即将因此而掀起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机器学习在现实中的成功的应用案例层出不穷。然而,在这些实际应用中,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某些方面的欠缺却越来越明显。由于已有的关于机器学习方法的研究主要关注其性能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可解释性,导致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由于可解释性的欠缺而在某些场景的应用受到
随着对非线性现象研究的日益深入,非线性模型的辨识问题日益凸显。双线性参数系统的模型特征是含有双线性项,由两个参数向量和一个信息矩阵的乘积组成。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线性系统,双线性参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非线性模型的灵活性和线性模型易控制的优点。因此研究这类系统的辨识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迭代辨识方法是一类批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观测信息,从而有效改善辨识效果。本文研究双线性参数系统的迭代辨识方
骨质疏松患者在全球范围内约有2亿人,在常见病、多发病中位居第七。根据WHO的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将是继心血管疾病后第二大医疗问题。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预后监测,目前主要以骨密度(BMD)检测为诊断标准。骨密度只能静态的反应骨的形态,但是骨量的变化无法检测。鉴于骨代谢的动态监控一直以来缺乏精准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骨代谢生物标志物是近十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最近已发现有明确意义的骨代谢标志物有:骨钙素(B
本论文以近红外光响应的功能纳米材料合成为基础,构建了负载近红外响应荧光纳米材料和抗肿瘤药物的金属有机框架和金纳米棒二聚体,研究了二聚体在不同pH下的药物缓释,探究了二聚体结构在活体肿瘤模型中的多模态成像,实现了化学和光热对肿瘤的联合治疗;此外,还合成了具有近红外光响应的手性硒化铜铁纳米材料,探究了不同旋光活性手性硒化铜铁与淀粉样蛋白的亲和作用以及在光照作用下导致蛋白解聚的机制,实现了活体水平对纤维
机器人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是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和技术研发人员致力于开发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控制模式多样的机器人模块化关节。机器人模块化关节的核心技术是将伺服电机和减速器集成为结构紧凑的一体化模组。然而,现有机器人模块化关节中的电机和减速器仍为两个独立部件,且减速器通常采用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等机械减速器,机械齿轮接触式啮合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发热、噪声、精度下
随着交叉学科及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智能可穿戴产品不断涌现,兼顾舒适性与智能性的服装产品备受消费者喜爱,智能传感设备与纺织服装相结合可以极大化的发挥智能传感设备的导电性能及服装穿着的舒适性、质轻性等特点,使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一种日常化穿戴产品。可穿戴智能产品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于人体健康、医疗及运动竞技等领域,例如智能人体监测服装,可用于日常预防偏瘫、帕金森前期诊断,先天性关节步态不稳等,将这种预警或
糖类与核酸、蛋白质、脂质并称为四大生物大分子。人体内糖基化修饰广泛参与包括信号传导在内的各项生理活动。糖类物质的代谢与受精过程、细胞分化、组织发育、免疫作用、神经系统的形成和细胞癌变等生命现象息息相关。细胞糖链结构的探索研究对理解糖链相关的生物代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与蛋白质和核酸相比,糖链结构复杂多变,这为糖链结构的鉴定增加难度。虽然此前预测糖链结构的相关研究降低了糖链鉴定的难度。然而这些研究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