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men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建设“长江经济带”等以流域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带,流域是经济发展的纽带,也将促进一个与流域相关的环境、经济、社会的大系统的形成。这既给流域沿线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考验着我国流域管理的能力。实践中,与流域相关的水事纠纷案件频发,相关数据显示,纠纷的当事人更倾向于通过行政方式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在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方面,我国在立法规定、机构设置、解决方式上有所规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国现行的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表现出与实际需求的脱节,在机制运行的过程中暴露出立法缺失、机构设置不合理、解决方式不丰富、解决结果效力低下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对我国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在该领域具有成熟经验的国家的考察评价,结合我国实际,为完善我国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提出建议。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我国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第二章通过对两个案例进行评析引出对于我国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思考,对我国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笔者在本章从法律规定、机构设置、解决方式三个方面展示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该机制面临的法律规定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解决方式不灵活、处理结果效力较低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三章笔者通过前文提出的问题,对美国、日本、德国的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进行评析,总结三者的成熟经验,为我国完善相应机制提出可借鉴的思路。第四章笔者为完善我国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提出建议。在本章,笔者通过思考分析我国在该机制上存在的不足与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从立法、机构设置、解决方式、纠纷解决结果效力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具体路径。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互联网和大数据已渗透至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跨境数据转移越来越频繁,已发展成为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个人隐私的核心问题,改善跨境数据传输的法律监管已成为国际的共同主张。伴随国家大数据战略、网络强国建设,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产业大国,但我国至今仍没有独立的关于数据跨境转移规制的法律,相关监管内容分散于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中。借鉴
我国法学界对证据属性的有关争议,不仅是学理上的一个重大话题,更是一个与我国司法实践紧密相关的重大价值选择的问题。近些年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的有关立法日益丰富,但是从当前的司法实践情况来看,并未达到刑事诉讼证据立法的预期目的,特别是就证据的合法性而言。当前,如何在复杂的刑事司法审判实践中合理区分控辩双方证据的属性,进而有效的预防刑事错案的发生,是我们当今法律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也只有正确妥当的处理好
《合同法》第410条规定委托合同双方当事人均享有任意解除权,该权利赋予了双方随时解除合同的自由。为了维护交易的稳定性,双方当事人往往会预先在合同中作出排除、限制任意解除权的约定。如何认定预先排除任意解除权条款的效力,学界存在争议,实务中也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法,从司法实践角度出发,紧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试图得出合理认定标准。本文通过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检索系统,以“委托合同”、“任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