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空间-一个城市的报纸与它们建构和想象的城市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大道上,大大小小的城市加快着脱胎换骨。放眼望去,都市里满眼繁华,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大厦尽情展示着现代化的既有成就。然而成就的背后却堆积着无尽的矛盾,外表的繁华掩盖不了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可能会形成的冲突是长期面临的问题之一。这些冲突既有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的急剧碰撞,也有对都市空间资源的激烈争夺。   冲突和争夺的背后其实是多元意见的交锋。作为意见自由市场的大众传媒理应是交锋的主要阵地之一。然而在现实空间中,大众传媒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来反映这些多元意见?又究竟以怎样的立场来展示这些现代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这些疑问归结为一便是:大众传媒在空间呈现时究竟是以怎样的姿态来参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本文研究问题亦在此。   本文以空间生产的相关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合肥为城市样本,以合肥的几份影响较大的都市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合肥晚报》《安徽商报》为媒介样本,选取这几份都市报上对合肥城市空间产生影响的话题为个案,通过对这些个案的分析来试图窥见上述问题之一斑。   本文选取了“梧桐换树大讨论”“‘上善水都,微笑合肥’引发的形象之争”“滨湖新区的媒介畅想”这三个既关乎合肥实体空间建设,亦关涉合肥虚拟空间的话题为具体个案。在“梧桐换树大讨论”中,结合2011年发生在合肥的“梧桐门”事件以及南京的“梧桐迁移风波”,重在探讨合肥的都市报是如何处理城建过程中折射出“开发与保护”难题的“梧桐难题”;“‘上善水都,微笑合肥’引发的形象之争”关涉的是合肥城市发展中一直关注的形象定位问题;“滨湖新区的媒介畅想”反映的是合肥在追求“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这一城市之梦中的媒介作为。   通过这些个案得出这几份都市报在参与合肥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充当了公共平台的角色。在这一平台上,政府的决策得以下达,市民的意见得以上传。且市民零散的意见一经这几份都市报为代表的大众传媒集中呈现,便会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力。然而,这种影响力发挥真实效应却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态度,“梧桐门”事件便足以说明只有在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前提下,市民的意见才能最大限度在媒体上得以呈现,最终才有可能影响到政府相关决策的制定。一旦这些意见明确地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制定,那么其间大众传媒这一公共平台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便是百分之百。换句话说,政府态度影响到大众传媒对城市空间建设的参与力度。   本文对比“合肥地理”“晨报地理”这两个凸显“空间意识”的专栏,以及都市报上有关合肥老建筑、老地名的相关报道,探寻这些都市报在参与城市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媒介立场。研究发现:在参与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这几份都市报在展现现代化既有成就的同时用散文化怀旧的笔调记录着那些在转型中消失殆尽或已经消失的城市空间记忆。
其他文献
期刊
2015年《中国留学生发展报告》蓝皮书最新发布的中国海外留学人数已经达到了108.9万。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中,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成千上万的中
“过去不花钱还能接到一些工程,现在很少是不花钱的。”此前,四川民营建筑商向媒体披露行业“潜规则”。不少建筑企业老板透露,“五花八门”的索贿、行贿手段日趋隐蔽,让建筑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在媒介环境下对“宅”下定义。通过论证“宅”现象的主体依托大众传播媒介实现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事实,指出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宅”现象的成因之
期刊
乡村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意见领袖是构建乡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是通过传播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乡村社会意见领袖的特
怪现象之一:“内定”中标单位rn现在监理行业没有规定的标准招投标文件(含监理大纲)和符合实际的监理合同标准文本.对于上面提到的“对监理大纲的要求只有寥寥数语,给投标者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湖南卫视《玫瑰之约》为代表的婚恋交友类节目带动了一波电视相亲节目风潮。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2010年,婚恋交友类节目强势回归,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更是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案件情况吴某挂靠在一安徽公司名下,通过某置业公司的副总张某欲承包某置业公司的一个工程项目。因安徽公司专业资质条件不够,吴某主动找到一家上海公司合作,约定由上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