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薄膜的制备及其在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配合物高分子发光材料能够集稀土配合物优异的发光性质与高分子材料灵活的可加工工艺性能及光、热和化学稳定性等多种优良性能于一身,使其在提高硅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方面展现出十分令人欣喜的广阔应用前景。本论文利用具有下转换性能的稀土配合物高分子发光薄膜将紫外光转换成可见光,提高硅太阳能电池对紫外光的利用率,拓宽光谱响应范围,从而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制备了高效发光性能的新型离子液体稀土配合物,将其掺杂到高分子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通过溶液浇铸法,实现了大尺寸(17×17 cm2)、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制备,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该发光薄膜覆盖于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表面,进行光电性能测试。EQE曲线表明,与未覆盖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相比,PMMA发光薄膜覆盖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面积:235cm2)在紫外区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结合I-V曲线计算得到光转换薄膜覆盖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可达到16.774%,与同等测试条件下未覆盖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相比(16.676%)提高了0.1个百分点。2.以Eu3+为发光中心,合成了一种具有下转换性能的新型三元稀土配合物Eu(tta)3pybox,将其掺杂到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PVA)中,通过溶液浇铸法,实现了大尺寸、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制备,且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该薄膜可应用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P型)中。光电性能测试中的EQE曲线表明,与未覆盖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P型)相比,覆盖含Eu(tta)3pybox的PVA薄膜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P型)(活性面积:235 cm2)在紫外区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了15%。结合I-V曲线计算发现,与同等测试条件下未覆盖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P型)相比,光转换薄膜覆盖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P型)转换效率从15.243%增加到15.283%。
其他文献
在第一章中主要阐述了气体传感器的发展、分类、应用、评价指标、气敏机理、提高半导体气敏性能的方法,并对纳米材料的发展、分类、合成方法、应用以及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介绍。在第二章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热处理温度(500、600、700、800oC,4 h)以及不同pH值(8.00、9.00、10.00)下沉淀的镓酸镉纳米材料,并研究了沉淀pH值和热处理温度对镓酸镉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
储罐是我国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库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储罐的大型化也是必然趋势。近20年来,我国大型储罐建造技术发展迅速,大型储罐是典型的薄壳结构,在风载荷作用以及其他
小型工件在全自动清洗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改进,我国目前在售的超声波清洗机在小型易碎工件的清洗方面几乎没有实现全自动清洗,这就使劳动力的需求变高。清洗机的操作性不佳这一结果不仅仅增加了生产过程的成本,而且不能保证它在过程中的安全性。传统的清洗机基本是靠手工清洗,洗完后再将工件拿出来,这样的清洗方式一般效率低且成本高。现有的智能超声波清洗机往往不具备自动添加清洗剂、自动换水等功能。因此,现有的大多
环丙烷是有机分子中的重要结构片段,是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重要结构单元。对映体富集的带有氮原子取代的环丙烷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合成的中间体中。但是对
近年来,炔银配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及其在催化、发光和生物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其中,由单个炔配体组装成的银簇合物,因其溶解性和稳定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3-甲氧基异吲哚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有氮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不仅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核心结构单元,还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
随着世界油气资源储层向深部复杂地层发展,石油勘探开发工作正面临巨大挑战,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开采深层油气资源已成为石油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螺杆钻具作为一种辅助钻井
因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具有移动性强、成本低、易于部署等特点,UAV辅助无线通信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和后五代移动通信系统(Beyond 5G,B5G)中极具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UAV只能通过与地面基站建立的无线回程链路向用户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空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但空调系统漏液是家用或工业用空调常见的问题之一,给日常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和害处。这其中,空调管路失效又是空调漏液的主要失效模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及数据的维数也在不断扩大,即统计文献中所讨论的“大P、大n”现象.然而,经典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于“大p、大n”类高维数据的研究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