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的纯粹程序正义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u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功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自由主义在二十世纪遭遇严重挑战,罗尔斯尝试使用社会契约论来建构一种系统的正义理论以取代功利主义为民主社会提供更为恰当的道德基础。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著作,《正义论》的正义两原则的内容却是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常识:基本自由和权利、自由市场、最低福利保障,其独特性和贡献在于为这些内容提供了系统和深刻的证成,这就是纯粹程序正义的建立。纯粹程序正义具备两个特征:1.不存在先于且独立于程序的关于结果的判断标准;2.结果的正当性由程序的正当性来保证,其推理是直线性的。罗尔斯理论中的原初状态被建构为一正当程序,从而保证了结果,即一致同意所达成的正义两原则的正当性。但是由于罗尔斯原初状态康德式道德人的形而上学设定,以及另一种道德证成方法--反思性平衡的使用,违背了纯粹程序正义的两个基本特征,从而使得罗尔斯的努力并没有成功。本文试图依据三个问题来自然展开:罗尔斯为何尝试建立纯粹程序正义?如何建立?为何失败?原因包括生平和学术发展、反分析哲学、思想史上的承继、反形而上学、反功利主义。建立过程分析罗尔斯的社会观、正义的环境、原初状态的设定、正义两原则的推导。失败的第一个缘由是形而上学的设定使得纯粹程序正义变成了完善程序正义,也就是说结果预先被规定,而原初状态的设定成了达成此结果的程序。这实际上成立一种完善或非完善程序正义的建构。此点通过五个方面来证明:道德人的设定、原初状态中“The One”悖论、差别原则的选择、定义修改以有唯一选择、笛卡尔式进路。其中道德人的设定还是理解罗尔斯整个理论体系的关键:解答“道德人为何会具备理性与合理性两种道德能力?”此问题,则可回答罗尔斯为何会运用反思性平衡和纯粹程序正义两种论证方法,以及得出二者之间所存张力的深层次原因。第二原因是反思性平衡和社会契约论此种程序性证成方法之间的矛盾,即反思性平衡的循环性和纯粹程序正义的直线性之间的冲突。在文本中主要表现整体论证上结果被当作前提而使用,即正义两原则已经被蕴含在康德式道德人的设定之中。这就使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成为原初状态必然、唯一的选择,从而丧失了纯粹程序正义的开放性,使纯粹程序正义的建构成为了完善或非完善程序正义的建构。循环性另外还体现在两个新条件的引入:为了使用“最小最大化”这个选择原则而新引入对待冒险的保守态度;为了说明代际正义而新引入对下一代的关注。结论部分尝试在介绍诺奇克和哈贝马斯二人的纯粹程序正义建构的基础上来回答:纯粹程序正义是否可能?结论是:只要保证程序的开放性,纯粹程序正义是存在的。程序开放性的封闭是罗尔斯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齐白石在绘画、诗词、书法、篆刻上都取得卓越的成就,自成一家,尤其在绘画上的创新与突破更为世人所赞赏。本文从齐白石绘画的模仿探索期、冷逸孤独期、衰年变法期等三个时期开始做基础研究,并分析齐白石艺术、哲学与人生思想发展。齐白石艺术思想由求形似到神似的过程,与其学习绘画过程相关。可以分为芥子园画谱学能、藉石涛八大体妙、自我创新以求神等三阶段;哲学思想发展则由儒、道、释三家着手,大致可分为从儒家入手、由道
学位
《春秋繁露》是否为董仲舒所作虽然受到了宋人和海外学者的广泛怀疑,但是学界仍多不加辨析地利用《春秋繁露》来研究董仲舒思想。为了克服以往学界不重视相关材料辨伪,分割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天人之学与其政冶主张,忽视对其春秋公羊学义理系统的研究的缺点,本论文首先详细考辨了《春秋繁露》各篇的基本情况和作者,然后以董仲舒《贤良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的更化汉代政治的建议为问题域,探讨董仲舒是如何融合春秋公羊学和天人
学位
希波主教奥古斯丁终生都在思考婚姻与家庭问题,而他的思想不仅直接冲击了古罗马的家父长制传统,更对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西方学界至今都没能从哲学上澄清,奥古斯丁的学说在什么意义上塑造了基督教甚至现代的婚姻和家庭观念。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婚姻与家庭,不过,行文并没有局限于这两个概念,而是尽量将它们放在奥古斯丁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来考察,目的在于探讨希波主教如何改变了罗马的传统,又
学位
“火”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开始,“火”概念始终保有“活的”、“主导性的”、“驱使物体运动的”、“引发物质变化的”一类含义。对于火的应用和观察贯穿于从古代冶金活动到17世纪末巴黎科学院的标准化蒸馏实验的漫长化学史。拉瓦锡之前的化学家表现出一种普遍倾向:将哲学概念“火”纳入他们努力建构的化学理论之中。本文分析和追溯了“火令反应变化发生”这一观念在帕拉赛尔苏斯派、波义耳、翁
学位
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其它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之集大成者、宋代理学的主要代表,朱子对于礼有着颇多的讨论。研究朱子的礼学思想,有助于了解朱子在建构其理学体系的时候从古代礼文化当中吸收了哪些元素,以及古代的礼文化经过宋代理学的洗礼有着哪些变化和发展。  本文首先讨论了朱子对于三《礼》的看法。朱子认为三《礼》不是学者为学所应当首先研究的对象,对四书的学习应在
学位
作为《春秋繁露》一书总纲目的《俞序》篇断言孔子作《春秋》是目的在于“上探正天端,王公之位,万民之所欲,下明得失,起贤才,以待后圣”,并引孔子之言日:“吾因行事,加吾王心焉,假其位号,以正人伦,因其成败,以明顺逆。”在董仲舒看来,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正在于借历史往事(行事)以揭示王道之义,期待能为后来之圣王示法。依照孔子在《春秋》所揭示的道理,“春秋之道,大得之则以王,小得之则以霸。”“故其所善,则
学位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功利主义能否容纳偏爱性关系(the relations of paItiality)的问题。由于功利主义承诺了一种不偏不倚(impaniality)的观点和偏爱性关系强调偏爱,二者之间是一种紧张的冲突关系。面对这一冲突,功利主义的辩护者提出了一些策略试图容纳偏爱性关系,然而他们的这种尝试是不成功的。一种具有义务论特征的人权理论看来较有可能容纳合理的偏爱性关系。当然,对这一人权理
学位
《老子指归》是两汉之际重要的道家哲学著作。本文以《指归》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细致梳理,以期展示出严遵思想的体系性与开拓性,并揭示严遵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思。  论文第一章交代了严遵写作的社会背景、严遵生平及《指归》的留存与著录状况。严遵生活在充满社会矛盾的时代,他在乱世中选择了隐居于市。通过卜筮、著书与授学,他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与社会的关怀。从《指归》留存与著录的情况来看,严遵的思想
学位
政治义务问题是政治哲学上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权威主张与公民的自主性要求之间的冲突,与政治合法性、政治正当性、自由、公民不服从等政治哲学问题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个问题在柏拉图那里就被明确地提出,在社会契约论那里得到了广泛讨论,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仍然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通过辨析政治义务、政治合法性与政治正当性等概念,澄清了由这些概念混淆导致的理论上的混乱;然后分别考查了同意、功利、公平
学位
朱熹(1130~1200)《四书章句集注》凝聚了其一生学问的精神,体现了其对儒学思想在新时代的建构。朱子将儒学典籍打造成句句是真理的经典,其建构的经典解释中本末皆赅、逻辑严密、体系完备。本书在吸收古人及今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出如话语体系、解释框架、概念诠释、文献征引、语文解读等多种分析思路,尝试解析出朱子四书原文解释与思想体系建构之间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从四书在历史上发展演变的情况来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