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黄红茧系不同品种主要呈色色素的积累规律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目前保存的家蚕彩色茧主要有黄红茧系与绿茧系两大类。黄红茧系包括淡黄、金黄、肉色、红色、锈色等多种颜色。现已研究证明黄色茧的形成机制是:色素物质—类胡萝卜素从中肠运至血淋巴,通过血淋巴循环到达中部丝腺并结合到丝胶蛋白,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基因Y(黄血基因),I(黄血抑制基因),C(金黄茧基因)基因的调控。过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黄茧中类胡萝卜素运载机制。但是,家蚕的黄红茧系包括许多彩色品种,各茧色品种的主要呈色色素都来自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但是品种间存在明显色色彩差异。关于色彩差异的成因至今仍不清楚。要研究黄红茧不同品种茧色呈色差异的原因,我们首先需要弄清茧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和含量是怎样的?主要呈色色素有哪些?它们在蚕体内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在哪个组织出现了色素差异性变化?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类胡萝卜素萃取方法的优化。利用常用两种类胡萝卜素萃取方法对家蚕组织中的总类胡萝卜素进行抽提后,用乙醚对萃取后的下相进行再度萃取,以筛选有效的萃取溶剂。结果表明,萃取剂B(正己烷:乙醇:丙酮=2:1:1)萃取后的下相经乙醚再度萃取后,下相基本无色,即方法四能较完全获得样品中总类胡萝卜素。2.茧色主要呈色色素种类的确定。利用较优的萃取方法(方法四)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桑叶及各品种茧中类胡萝卜素进行萃取、分离及鉴定,结果表明:桑叶及茧丝中含有多种类胡萝卜素,但茧丝中主要呈色色素和桑叶相同,都是紫黄质、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3.茧色主要呈色色素在蚕体组织中的积累规律。采用RP-HPLC对4个茧色8个品种的幼虫5龄整个发育时期的中肠、血液及丝腺中的主要呈色色素进行检测,发现随着龄期的增长,除了夏芳及03-210外,其余6个品种的中肠和血液对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基本遵循:叶黄素>紫黄质>β-胡萝卜素>α-萝卜素。不同品种的丝腺组织偏向于积累某一种类胡萝卜素:金色茧叶黄素积累量最高,其次是β-胡萝卜素、紫黄质;红色茧β-胡萝卜素的积累量最高,其次是叶黄素、紫黄质;锈色茧虽然也偏向于积累β-胡萝卜素,但是没红色茧积累量高。随着龄期的增长,家蚕的食桑量增加,组织中色素的含量也相应增加,这个规律适用于任何一个家蚕品种。4.丝腺壁是不同类胡萝卜素进入丝腺的主要屏障。通过统计分析色素在不同组织中的吸收转运过程得知:丝腺壁是不同类胡萝卜素进入丝腺的主要屏障,它选择性的吸收不同色素是导致茧色呈色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颜色的品种间色素种类的差异不大,但是各种色素的含量和相对比例明显不同。同种颜色的不同品种之间各色素的含量和相对比例也略有不同。
其他文献
会议
玉米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对低温十分敏感,该阶段低温会发生延迟型冷害,如出现出苗率降低、苗矮、根系发育迟缓、叶片面积减少、光合效率下降等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死亡,极大地影响玉米种植区域和生产潜力。本实验在大田和室内两种环境条件下利用冷敏感亲本“K932”和耐冷亲本“美C”构建的F2:3群体研究萌发期和苗期耐冷遗传基础,并对这两个时期遗传基础进行比较研究,试图解析玉米在生长发育早期阶段耐冷遗传机制。
生物传感器作为直接或间接检测生物分子、生理或生化过程相关参数的分析器件,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操作简便、样品需要量少、可微型化、价格低廉、可以实现
  目的 探讨我国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后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8 例骨髓侵犯的DLBCL 患者临床资料及染色体核型结果,应用荧光原位杂
会议
会议
  目的 探讨60 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特点及意义,比较核型分析和FISH 技术在CLL 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60 例CLL 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C
会议
  目的 用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SLL)20 例,观察FCR 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B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治
会议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具有能量密度高、燃料便于运输和设备简单等优点,作为便携式移动电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电催化剂的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