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的其它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停止,这种意识形态的争夺深深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生成;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利益格局多元化所带来的国内文化和思潮多元化的局面也造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和信仰的多元化,再加上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期和改革的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缺乏辩证理性思维能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种状况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这既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又关系到大学生自身未来的全面发展。而影响大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主渠道-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还不能完全跟上大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际需要。因此,研究如何进一步推进对大学生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较大的政治意义,这也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关注较多,但对大学生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相对单薄。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为立论基础,试图从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结合十八大提出的坚定“三个自信”的要求,对大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及原因作系统分析,着重坚持系统论的方法,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对如何培育大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研究。 为了有效地实现本研究的目标,本文围绕目前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信仰生成与选择的本身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实践需要的角度对加强大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重点是大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的对策与理论基础分析,即如何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建构。 本文认为,大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诸如复杂的国际环境尤其是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围堵、互联网等新媒体迅猛发展及中国十多年来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等;当前大学生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着诸如感性认识较多,理性认识不足,情感认同较多,内心认同不够,理论认知较多,实践行为不力等实效性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功利主义教育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者自身素质有所欠缺等。基于此,本文认为要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作用,发挥互联网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正效应,优化社会大坏境,发挥其对信仰选择与生成的积极作用,提升大学生理性辨别力,发挥其信仰选择与生成的主体性作用。